当前,有些人认为能源革命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能源的市场化。应该说,市场化是推动这次能源革命的手段之一,但决不是终极目标,更不是包治百病的“万用灵药”。要厘清能源市场化在能源革命中的作用,还应聚焦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核心问题。
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不只是市场化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它还应有社会主义的属性。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有通过竞争促进生产力的一方面,但是也有难以解决的矛盾,而且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难以避免,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等。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用市场交换的方式来构建商品和资本运动的过程、体制,但不能靠危机来解决所谓的生产力过剩和社会矛盾,中国绝不能走这一条路。因此,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不能只是进行市场化,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让市场经济的交换性、竞争性的框架,成为经济活动的共同规则;二是要确立一套适合国情的市场经济改革逻辑和目标,而不能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实际上,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它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终极目标。
在理解市场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再来看一下中国的能源革命与市场化的关系问题。中国的能源革命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源环境代价非常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硬化等问题非常严重。多数人认为中国生态承受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但我认为,实际上早已超过了上限。
现在的纠结就在于,一方面经济还要继续发展,一方面生态承载力超过上限。从能源供给来看,一方面传统高污染能源供应能力过剩,另一方面清洁高效能源供应能力又不足。这些矛盾,是我国能源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把国有企业打碎重组只是学院式的愿望
从能源革命的内涵来看,市场化也难以解决相关问题。
先看能源消费革命。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都采取了非市场化手段规范、限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比如欧盟采取高税收政策对市场进行一定的规范和引导,美国政府明确要求新建火电厂碳排放低于452克/千瓦时。反观我国,很多消费理念照搬西方模式,无论是城市规划、建筑交通,还是居民住房的选择理念等。由此形成的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单靠市场化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消费革命应该建立在理性的社会选择基础上,确定市场发展的方向,同时还要调整市场信号体系、规制体系,在此前提下才能考虑市场效率的问题,才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再看能源生产革命。能源生产结构调整在世界各国都不完全是个价格问题,市场化的重要前提就是,大量外部性成本逐渐内部化,并进行了结构性的优化调整,这些都是政策引导的结果,也不是完善靠市场的作用。当然,政策引导的结果不排除利用市场机制来完成。从能源技术革命来看,技术进步可以推动实现消费和生产方面的目标。应该说,市场引导也是一部分,市场要为能源技术进步创造条件。但从另一方面说,国家的产业政策非常重要,世界各国在能源技术研发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投入。企业层面的担心就在于,不怕重大的政策变化,就怕政策来回变。因此,能源技术进步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能光靠市场上的企业家去判断,国家的产业政策同样要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看能源体制革命。体制革命是为前三者服务的,为前三个革命提供条件、消除障碍。体制革命中有一条我们是要坚持的,就是社会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不能扔、这个底线不能碰。实际上,能源革命四个方面的问题都不是只靠市场化就能解决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能源多元化发展已经有相当大的进步。但是,部分人认为还要把现在行业内的几大国有企业主体,再去打散、打碎了重新组合。这种观点也缺乏实践支撑和验证,只是某些人学院式的愿望。
当下国有企业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政企不分,国企干了好多不该企业干的事,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对于支持地方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不能因为企业太大了,就要把它拆小。在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时,需要对症下药。首先要提高企业的自主性,强调投资要为效益负责。其次要深入分析每一个企业,以及行业整体面临的矛盾是什么,当前的症结在哪里。然后针对每一个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很多的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才能解决,不是单纯市场化就能“包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