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大力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

   2015-04-03 中国经济时报 1680
核心提示: 进一步走好高效节水之路的七点建议
 
 
  进一步走好高效节水之路的七点建议
 
  第一,要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认识水平。水资源安全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命脉的重大问题。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用仅占世界约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约2/3的国土面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更加严重。作为占全国经济社会用水总量之最的农业用水,必须走高效节水之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各项政策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同时要加强高效节水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
 
  第二,制定并发布国家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目前,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指导,导致部门间协调难度大,部分政策不衔接,建设标准不统一,没有形成较好的工作合力。建议尽快组织编制《国家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将规划任务分解落实到省、地、县,为国家安排补助资金及地方整合使用涉农、涉水资金提供依据,保障农业高效节水建设按照已编制完成的实施方案统一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制定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业种植结构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作。
 
  第三,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一是建立农业高效节水投入长效机制。将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列入国民经济重大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将膜下滴灌列入国家节水补贴目录。二是单独建立专项的投入补贴规划,明确西北、华北、东北投入标准及产出指标要求。三是加大高效节水农业配套设施投入。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体的高效节水农业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节水设施改造建设资金,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合理方式,开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多种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四是通过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对高效节水农业工程进行适当补贴,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包括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在井灌区继续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山丘区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补充灌溉。要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五是国家和省财政增加投入,加大对农田节水技术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农田节水专项资金,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旱作节水示范工程、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等项目建设,以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四,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实现粮食主产区节水、保粮和增收。一是在国家水资源配置中,考虑粮食主产区缺水实际,适度对其相关水源取水指标给予倾斜。二是国家提高对粮食主产区大型灌区投资比例,降低地方配套。三是提高造林和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等各类生态工程补助标准;尽快建立生态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提供公共生态产品补偿机制,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四是粮食主产区要创新体制机制,主要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田水利产权制度、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政策法规保障等方面力求突破;要严格地下水管理,明确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严格限制取用地下水,完成地下水动态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地下水位、水量双控制。五是发挥新疆区域特色和优势,在新疆建设15-20个万亩以上、不同类型的综合高效节水技术集成示范区,把新疆建设成为“两个基地”,即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方法等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中试基地,以及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现场教学基地,引领和推动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带动并提升农业节水综合能力,促进农业节水技术产业化。
 
  第五,推动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创新与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是加大可降解地膜研发力度,着力解决地膜污染问题。尽快生产出价格低廉、能够大规模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可降解地膜。同时建议国家制定出台地膜回收使用规范,通过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农民使用0.01mm的厚地膜并及时回收,鼓励企业对回收地膜进行安全再利用。二是建议国家提高“节水增粮行动”项目补助标准,鼓励地方大力推广地埋式滴灌节水技术。三是进一步研发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各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要研究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技术。四是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探索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等节水技术推广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规模集约经营区为重点,培育典型,树立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六,进一步总结推广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经验创新。国家应努力搭建全国农业节水交流平台,既能宣传和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节水技术,又能借鉴其他地区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动自身高效节水工作的开展。如“合作社+专管人员”、“农民用水者协会+专管人员”、“村组+专管人员”等适应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建议国家进一步细化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措施,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扶持、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农牧民合作社发展,支持土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使高效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更好、更快得到推广。
 
  第七,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通过水权交易、土地流转等措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农业高效节水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业节水迈上新台阶。突出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基本属性,从水权划分入手,抓好制度顶层设计,以二轮土地承包核查面积为基准数据,以“地权”定水权,确定灌区所辖农户的初始水权,以水权交易中心为平台,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体,有组织地开展交易。建立完善合理的水权有偿转让机制,利用价格杠杆充分调动农民和用水企业参与水权交易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树立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的意识,取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赢。
 
  专题负责人:马培华
 
  专题组成员:胡四一
 
  董新光
 
  汪洪
 
  李元华
 
  吴宏伟
 
  顾斌杰
 
  韩振中
 
  龚时宏
 
  姜谋余
 
  谷树忠
 
  张冬平
 
  杨尚宝
 
  李虹
 
  畅明琦
 
  王虎
 
  张艳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