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节水优先: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针

   2015-04-03 中国节能网2710
核心提示:近年,水资源短缺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聚焦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水利成为热词,涉及工作部署多达20处。其中“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等表述,引发了代表委员对节水问题的再认识,再思考。
        “如果说雾霾是国家的‘心肺之患’,那缺水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如果说雾霾让今天变得昏暗,那缺水就是在一点一滴中扼杀明天!”
  近年,水资源短缺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聚焦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水利成为热词,涉及工作部署多达20处。其中“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等表述,引发了代表委员对节水问题的再认识,再思考。
       节水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地区不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盲目开发,已经造成“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恶果。“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地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成为当前我国水资源状况的真实写照。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侨联副主席潘庆林认为:“对于‘我国是个缺水国家’的说法,有些人还不以为然,但实际上水危机已经来临。”
  来看看对这一水危机的数字注脚: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2/3的城市属于“缺水”或“严重缺水”。其中,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仅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
  在这种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要满足13亿人口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是一个难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认为。事实上,不仅农业,放眼全国,工业缺水、城镇缺水已是不争的事实,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虽然身处水资源丰富的珠江流域,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闻道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水量水质的保障状况感到有压力。”
  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一定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吗?
  不尽然。国际上水资源短缺且经济发达的国家有之,如以色列,虽然严重缺水,但通过发展节水农业,如今已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如新加坡,曾依赖马来西亚供水,但通过把节水提升到国家战略,注重在全社会普及节水理念,采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措施,依靠自身解决了国家的缺水问题;再如加拿大,虽然淡水资源储量占世界20%,但全国上下一致努力保护本国淡水资源,因为加拿大人“坚信,有朝一日淡水会成为比石油更贵重的商品” 。
  而我国的水问题,“一方面很缺水,另一方面浪费水很严重”。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尚勋武说道。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无论在农业、生产还是生活中,都存在大量浪费水的现象。比如农业上,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大水漫灌等灌溉方式粗放,而滴灌、喷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模式使用率很小;工业上,单位GDP增加值用水量较高;生活上,水龙头水量不可控制等节水细节不到位;等等。
  用水方式粗放、社会节水意识淡薄,导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日益凸显,节水已刻不容缓。
 
       节水优先是战略考量
     就在去年两会结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今年两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把“节水优先”摆在首位,对此代表委员们认为,“这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像抓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节水优先是针对我国国情水情,总结世界各国发展教训,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的关键选择,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始终遵循的根本方针。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到2014年,水利部100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已经通过验收;同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发布,完成了对31个省级行政区的考核,其中包含用水总量控制等指标。节水理念正渗入到社会的每个细胞。吴闻道认为:“国家就节水对地方政府责任人的考核,相当于套上了节水的‘紧箍’。”
  政协委员、著名央视主持人周涛呼吁:“节约用水一定一定是我们生活中第一要紧的。”
  对于国民经济用水大户——农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对此,聂振邦认为,在农业节水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要用好有限的水资源,真正用在农作物关键的生长时期”;“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发展好节水农业,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缺水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节水具有战略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水利厅副厅长车黎明在强调节水重要性的同时,认为目前节水潜力还很大,“节水的意义,一方面是达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破除农民增收瓶颈”。
  车黎明解释,过去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思路是提高产量,但对农业而言,这意味着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带来面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节水可大大增加单方水的粮食产出。
  在国家实施的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中,吉林省着力推进膜下滴灌,效益显著,根据统计,过去1亩地产出仅700~800元,而使用膜下滴灌设施后,效益翻番,1亩地可达1400~1500元。“甚至很少有工业项目能达到这样的投入产出比”。
  车黎明建议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节水农业,比如以县或乡镇为单位成立节水公司,负责区域内的节水设施,并由国家给予一定补助。“这种方式比政府大包大揽效率高”。在节水技术推广方面,他建议可以与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结合起来,由于农村合作社或者种粮大户实行规模化经营,如果节水公司和这样的组织结合起来,达到节水灌溉规模化,比一家一户推广节水效率更高。
 
       节水优先关键在行动
        如何从节水优先的顶层设计,落实到社会各行业以及个人的节水自觉行为?两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吴道闻建议,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节水技术和产品的支持力度。
  而尚勋武认为阻碍节水的最大问题是,全社会对节水没有达成社会共识,“浪费水可以,但涨水价不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现通水,耗资巨大,很多人付出很大的代价,离家舍业,背井离乡,可是身在北京不会有切身的感受,因为我们没有感到过缺水”。所以他提倡,通过限制供水让大家尝试缺水体验。”
  卫小春提到,节水,看似是技术问题,实际真正决定节水效果的,是文化,是道德,是社会风气,是文明习惯,是国家软实力。他从完善节水相关法律体系、调整耗水产品产业结构、加快水权改革、深挖生活节水潜力、宣传节水文化等方面,对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提出了具体建议。
  “光有理念、愿望还不够,还要有政策,有要求,有激励机制。农业水价改革,实际上就是一个激励机制。”全国政协委员、原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认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水利部2014年1月印发《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并在2014年年底启动了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80个县的试点工作。
  对于农业水价改革,全国政协常委、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首先要让农民形成资源价格的概念,同时配套水权交易整套制度,建立农民节水的激励机制。
  车黎明呼吁尽快开展农业水价改革。他认为如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而不提高水价,最终会导致恶性循环,水价过低,市场运作模式搞不起来,节水技术设施不能得到推广应用,无法发展节水农业,农民增收困难,反过来也更不利于提高节水积极性。他还建议,农业水价改革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为保障节水投入方的收益,是节水技术能够引入市场机制的前提。
  “农业水价改革应与农业供水用水设备相配套,通过技术改进,使单位产出的用水量下降,保障但总成本不变。”尚勋武建议。
   “把生命源融入中国梦,才能实现节水优先,引来源头活水!”卫小春委员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节水优先,大有可为。大力推进节水优先战略,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才能为新常态下的中国提供可持续的生命之源,为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提供更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