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四川省华蓥市:留水节水“微小水利”解用水难题

   2015-04-07 广安在线2710
核心提示:华蓥是一个农业小市,耕地面积较少,又属喀斯特地貌,水系渗漏严重,自然蓄水难度较大,发展农业条件极为不利。面对诸多不利因素,近年来,该市将微小水利建设作为“提高农业产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来抓,着力破解农业用水难题。
  华蓥是一个农业小市,耕地面积较少,又属喀斯特地貌,水系渗漏严重,自然蓄水难度较大,发展农业条件极为不利。面对诸多不利因素,近年来,该市将微小水利建设作为“提高农业产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来抓,着力破解农业用水难题。 
 
   修建小水池,把水留在田间地头 
 
  “庄稼人最关心的就是水的问题。”4月3日,明月镇竹河村村民王春英正在地里给刚栽下的苞谷苗浇水,她告诉记者,“要不是土地边的蓄水池,今年的苞谷苗栽都栽不下去。”王春英说,自去年腊月以来,只下过几场毛毛雨,育好的玉米苗长得特别快,必须尽快移栽。移栽玉米苗的定根水就是在承包地旁边的蓄水池中挑的。 
 
  “没修蓄水池前,要从坡下田里挑水到土地灌溉,就这一块土地,浇定根水就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王春英指着正在浇水的这块土地说,“现在从蓄水池取水,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浇完。” 
 
  据华蓥市水务局局长陈建国介绍,华蓥地处丘区,坡地高塝田比较多,这些田土以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从低处引水灌溉特别不划算;这些田地蓄水能力比较差,下雨的时候,留不住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水白白地流走。修建蓄水池,可以在下雨的时候,把多余的雨水收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大型水利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在农业大灾大难面前发挥作用,微小水利直接修在农民的田间地头,农业要实现稳粮增收,更大程度上来说是依靠这些微小水利设施的。”陈建国说。 
 
  近年来,华蓥把打通阻碍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夯实农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工程来抓,建立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渠道,以受益农民自筹和企业、业主投入为补充”的小农水建设投入机制,发展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重点把水留在田间地头,让农民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 
 
  近3年来,华蓥市在各乡镇整治山平塘近500口,新建蓄水池1200余口,整治渠道近55公里,新建渠道36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3万亩。
 
  水肥一体化,不浪费一滴水 
 
  “有了水肥一体化系统,他们养殖场再也不用担心粪便的排放问题了,经过系统处理后的废弃沼液,还是我们葡萄种植非常好的‘营养液’,这个系统让我们两家完全实现了互补。”4月3日,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蓥山紫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雍会明对记者说。 
 
  2013年,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的陈书养殖专业合作社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但废弃物排放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基地旁边的葡萄种植合作社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系统让两家合作社产生了交集。 
 
  当年5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两家合作社开始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这套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施肥、浇水不仅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还提高了施肥、浇水的精准度,最主要的是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雍会明向记者介绍道。 
 
  “庄稼一枝花,全靠水当家。”要发展现代农业,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直是摆在农业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经过试验,“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成为该市积极推广的节水灌溉模式。 
 
  近年来,华蓥市通过实施农业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据初步估算,参与试点的专业合作社通过沼液施肥,每亩减少肥料使用量约150公斤,节约成本约300元,减少农药成本约200元,节约劳动力成本约200元。 
 
  “更主要的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瓜果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以葡萄为例,保守估计每斤至少提高价格1元,按一亩产量2000斤计算,每亩增加收入约2000元,”华蓥市农发办一名负责人介绍说,“与大水漫灌不同,水肥一体化系统真正做到了不浪费每一滴水。” 
 
  据统计,近年来,华蓥市通过财政奖补的形式,鼓励各农业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使用水肥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减少项目单位化肥使用成本超过200万元,减少农药使用成本100余万元,节约劳动力成本100余万元,处理生猪、兔、鸡、牛等粪尿超过5万吨,满足农业灌溉面积近10000亩。(周野 谈小林 周松林)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