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政协委员王计:核电装备的底气

   2015-04-20 中国核工业杂志1680
核心提示: 记:此前,对于核电“走出去”战略,国家、企业等各层面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两会”期间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关注高潮?您对我国核电“走出去”如何看待?

又是“两会”时间。“尽快启动国内待建核电项目并加快审批”、“采用具备三代技术主要特征的堆型技术填平补齐”、“将内陆核电提上议事日程”等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计在此次全国“两会”上的核心关注。作为国内核电装备行业排头兵的东方电气的领军人,王计对我国核电装备“走出去”充满着期待与自信。他对核电发展的相关问题有哪些深入的思考?对核电“走出去”有哪些建议?为此都作了哪些充分的准备?“两会”期间,就相关问题王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急盼核电新一轮规模发展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核能发展方面,此次您提了哪些相关提案?

王计(以下简称“王”):此次,由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发起,我与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中核建总经理王寿君等共计21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题为《推动核电新一轮规模发展,实现中长期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目标》的政协提案。提案中论证了我国核电已具备新一轮发展条件,剖析了制约规模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核电在我国能源电力供应中的支柱地位;二是建议按照“同一厂址,同一技术路线”原则,以沿海扩建项目为重点,采用具备三代技术主要特征的成熟堆型技术填平补齐,推动核电产业健康、有序、不间断发展;三是建议将内陆核电建设真正提上议事日程,争取“十三五”初期首批内陆核电项目开工建设。

记:面对核能新一轮规模发展,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王: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宣布: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峰值,因此到2030年要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据测算,到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需达到1.5亿~2亿千瓦,才能有效支持上述目标实现,而我国目前核电装机2000多万千瓦,在电力总装机中只占1.5%,即使到2020年在建核电全部建成后的总装机容量也只能达到4800万千瓦。因此我最关注的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启动国内待建核电项目并加快其他项目的审批,同时抓紧研究制定有关发展规划保持我国整个核电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走出去”的实力与能力

记:此前,对于核电“走出去”战略,国家、企业等各层面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两会”期间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关注高潮?您对我国核电“走出去”如何看待?

王:首先,从目前国内的核电建设规模、产能及运行业绩来看,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我国核电真正“走出去”的项目并不多,这与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符。

近两年,随着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领导人在外交中更加注重对中国核电的宣介,行业主管部门、国内核电企业也积极跟进落实,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步伐。

实现核电“走出去”,一方面能够让我们直接在国际核电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促使我国更快形成符合世界核电发展趋势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体系,从而实现核电强国的目标;另一方面,伴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国内装备制造业,仅服务国内核电的需求,其供货能力将相对过剩,核电“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记: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装备“走出去”。您觉得在装备“走出去”的过程中,东方电气都积累了哪些经验?

王:东方电气以大型发电成套设备、电站工程承包和电站服务为主业,具备大型发电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能力。作为电站工程承包商,东方电气是国内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从1994年起年年入选ENR全球225家最大工程承包商。

从1987年承揽孟加拉吉大港电厂制氢站EPC项目至今,东方电气已经在国际市场承建大、中、小型水、火、燃机、风电等各类项目100多个,累计装机容量达5000万千瓦。近30年来,东方电气实施“走出去”战略积累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努力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规则和标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二是打造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品牌;

三是立足于重点项目,建造精品样板工程,注重“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四是注重海外分支机构建设,加强业务的属地化和国际化管理,通过设立境外代表处和子公司延伸我们的经营和服务;

五是在海外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树立中国公司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

记:那么,您认为我国核电装备具备了哪些能力?

王:我觉得两方面的能力是可圈可点的。

一是我国核电建设规模最大,装备制造产能是世界第一。我国核电起步虽晚,但是发展很快,尤其是2007年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颁布以后,一批核电新项目陆续上马,现在已成为全球核电建设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代表性国家。与之对应的是,通过近10年的能力培育,国内核电装备制造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包括东方电气在内的核电装备制造业已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截至目前,仅是国内几大重装集团,其投资已超过300亿元,在广州、上海、大连等地建成了重型装备基地,用于提高核电主设备批量化制造能力。现在国内核电主设备产能已达到每年12台(套)以上,中国核电产能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能力完全满足乃至超越国内市场需求。

二是运行业绩表明装备质量良好。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每年都要做核电站运行参数的统计和对比,中国的核电站长期在全球对比中排名靠前。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核电整体运行和管理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我国核电装备整体质量良好、运行稳定。以最新投运的岭澳二期、红沿河一期、福清一期等机组为例,其主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与其他核电大国的数据并无差距。

记:核电装备“走出去”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总体说来,由于“核”的特殊性,核电装备“走出去”不单单涉及技术、经济问题,更多的是涉及到安全性和政治性问题,相比常规电站装备出口要更为复杂。但是无论是火电站还是核电站的中国装备,“走出去”面临的国际竞争是大体相同的,都要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作为支撑,安全性有保障,在技术可靠性和整体经济性上有竞争力。同时对于“走出去”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当地用户、民众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等方面,核电装备的出口需要做更加细致的工作。

应该相信,东方电气能够结合核电自身的特点,把火电、水电方面丰富的海外出口和项目建设经验,用到核电装备“走出去”的工作中去。

记:对核电“走出去”您有哪些建议?

王:我觉得,在国家层面应给予核电“走出去”以更多引导和支持。

针对目标项目,中核、中广核、国核技等与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要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参考国际核电大国的经验,应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培育核电装备制造集团的核岛设备设计能力。

此外,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示范项目应尽早实现开工。

核电装备准备好了

记:对于核电装备“走出去”,作为核电装备排头兵的东方电气是否做好了准备?都做好了哪些准备?

王:首先,东方电气一直坚持将核电装备作为主业,核电业务保持稳健发展。

东方电气自从上世纪末开始参与核电设备制造以来,一直都是我国核电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并逐步成为国内核电装备行业的排头兵。从1995年至今,东方电气的民用核电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国产化分包制造到自主成套供货的发展历程。目前,东方电气已拥有年产1000MW~1750MW等级核岛主设备4~6套、常规岛主设备6~8套的批量化核电装备生产能力,产品覆盖二代加、AP1000、EPR、 CAP1400、“华龙一号”等堆型。截至目前,中国已投运的1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中,9台机组常规岛的汽轮发电机组和8台机组核岛的大部分主设备(69台)由东方电气供货,且运行业绩良好。

其次,敢为人先。东方电气承担了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关键主设备的研制工作。基于良好的业绩表现和用户信任,东方电气承担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关键主设备,如蒸汽发生器、主泵、汽轮发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任务,为我国核电装备早日走出国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无论核电装备“走出去”是采用何种核电技术,东方电气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自主三代核电堆型方面。

记:对核电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您有哪些期待?

王:我们希望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指导下,按照“走出去”产业联盟的规划,规范竞争秩序,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根据各国特点,充分利用我国核电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和融资等优势,积极参与海外核电项目开发和服务市场竞争,同时避免中国企业在海外出现无序竞争。

我们相信,未来的国际市场的份额也一定是和现在国内的业绩挂钩的。为此,东方电气的核电产品不仅要经得起国内外所有客户评价,还要进一步做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制造研发任务,使东方电气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能够赢得更多的机会。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