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创业者的数量越来越多,领域也越来越广,不过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创业似乎是二三十岁年轻人的事情,而今年刚满50岁的马敬环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例子。年过半百,在普通人眼中是准备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巾帼不让须眉”的马敬环却不想就这样歇下来,而是决定创办自己的海水污水处理公司。
马敬环(左)展示海水污水零排放处理装置
马敬环(左)
发掘市场质疑声中不弃初衷
近年来,天津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需求不断增大,水资源也十分紧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毗邻渤海湾的天津开始走上海水淡化之路。2002年,海水淡化项目在全国刚刚起步,社会上存在着许多质疑,但在天津大学读博士的马敬环却觉得这个项目方向很好、很有市场潜力。从那时开始,马敬环就走上了海水淡化的技术研究道路。
然而,海水淡化工程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顺利。马敬环向渤海早报记者介绍:“海水淡化在当时虽然属于我国的新兴行业,不过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国家做得比较成熟了,所以做海水淡化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重新立项坚定未来研发方向
虽然海水淡化并无优势,但是不改初衷的马敬环却发现海水淡化的前处理和后处理是有潜力的,尤其是渤海湾的海水属于淤泥底质,水质很差,所以海水淡化的前后处理很麻烦。“一开始是和天津自来水集团一起合作来做,我做技术顾问,提出立项海水污水零排放。”为了研发,马敬环开始面向国际征集技术,当时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知名公司都来了,结果发现其实这个技术在国际上都属于空白,于是她更坚定了未来的研发方向。
“这项研究一直持续到2011年,当时我找了一个投资人,在曹妃甸投了1400万元做了一套零排放设备,考虑到首钢是当时国内做海水淡化最超前的,于是与首钢达成了合作,他们提供场地、水电气,我来做研发。”马敬环表示。不过在进行了两年研发后,因合作上的分歧致使项目一时搁浅。
抓住机遇一拍即合顺利发展
合作项目搁浅,马敬环心有不甘,由于技术已见雏形,她决定走出自己创业的一步。2013年9月,马敬环在临港工业区成立了从事海水污水处理的公司。
谈及公司的真正起步,马敬环忘不了那个等了许久的机遇。“当时华能电厂要用海水做冷却水,循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浓度升高了,这样就得排放,但是浓海水排放在环保上是不允许的,这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让他们很头疼。我当时获知了这个消息,就找到了华能电厂,凭借自己多年的技术研究,提出可以帮他们做零污染排放,前提是他们提供浓海水作为我们研发的原料,我们不收他们的排污费,而最终做出来的淡水再以工业自来水的价格卖给他们。他们商讨之后觉得很合理,我们就算是一拍即合了。”
资金困难创业初期全靠自己
创业过程中,资金始终是最令马敬环苦恼的难题。因为这个项目很烧钱,前期立项时又没有政府支持,完全依靠自己。除了将自家房产抵押出去以外,剩下的部分还要靠自己接其他的活去赚。“现在做出了一定成绩,也慢慢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不过一个创业公司想要获得发展绝不能只依靠政府支持,还要自己解决投融资,寻求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