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条”落地
天津大手笔治理“黑水河”
4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时间、责任分工、奖惩条例等各项措施指标均落实到了相关部委身上,被看作是史上最严治水条例。
大量细化的目标,势必将在环保市场上掀起一股投资风暴,据环保部测算,“水十条”预计可拉动2万亿元投资,GDP增长约5.7万亿元人民币。
或许,一场环保投资盛宴才刚刚开始。
史上最严水源治理方案出炉
4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明确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提出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如果单看这些目标,我们可能很难和史上最严水源治理方案联系起来,但通过梳理细则,我们就会发现一些端倪。”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石凤林说。
“水十条”当中,明确了17部委的明确职责,并在标准当中频繁使用“所有”、“必须”、“确保”、“一律”、“全面”等词,对硬性指标不留一丝余地。
“同时,黄牌警示、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等惩罚措施的力度也很大,可以说,新法的颁布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标准。”石凤林说。
或带动2万亿环保投资
“水十条”标志着以新标准为核心的环保时代已经来到,可以说,当前环境产业已经乘风而上,未来,以环境治理为契机的环保产业很可能会成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表示,未来环保产业的投入要逐步加大,并实施多元化投入,形成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多方投入的市场化机制。整个水环境保护产品和设备的增长速度未来5年预计为15%-20%,水环境服务业增长大约在30%-40%。
环保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水十条”将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超过1.4万亿元,间接带动约5000亿元,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人民币,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元,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专家预测,在未来5年内,“水十条”将拉动总投资2万亿元,在指标约束和经济刺激的双重影响下,环保产业发展或迎来新商机。
“新颁布的‘水十条’辐射面非常广,从水源保护到管线漏损再到后期污水处理与河道治理都做了明确的解析,这就为相关环节的企业指明了提升改造的方向。”
黑臭水体治理依然艰难
在“水十条”中,黑臭水体的治理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城镇水体排污量相对比较大,污染比较集中,很多城镇水体缺少径流量,没有生态流量,治理起来相对比较难,水质改善可能是见效比较慢的过程。城市劣Ⅴ类水体、黑臭河湖的形成,往往与直排污水直接相关。
对此,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指出,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要做到截污优先、治理为本,开源节流、生态恢复、系统治理。其中,截污是根本,关键是要把污染源截住,把管网建设好,做好污水处理。
吴舜泽对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前景也表示,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水十条”要求地方政府要先摸清城市黑臭水体的现状,然后再提出治理方案。
“其实黑臭水体治理的问题已经困扰许久,城市内管网相对完善,农村地区将是一个治理难点。”天津节能环保技术超市主管徐亚鹏说。
徐亚鹏告诉记者,目前在南方对于农村污水治理已有了初步的模式,即村庄划片集中管理。“南方地区水体较北方要稍好一些,他们就把几个村庄作为一个模块,由政府和治理公司共同监测管理,发现排污及时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徐亚鹏说。
据了解,摸清黑臭水体的底数是“水十条”颁布后亟待开展的第一步工作。为此“水十条”提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
“摸清底数后,天津市将进行‘四清一绿’的综合整治,沟通区域内的河道,使水体流动起来,为后期的治理打下铺垫。”石凤林说,“随后对河道暗管加强排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黑臭水体,所以说天津市治理黑臭水体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配合“水十条”的颁布,天津也启动了河道治理与污水处理等相关工程,累计治理入河排污口门818个,改造雨污合流管网251公里,综合治理河道14条(段)、171公里,至2014年年底,城市河道劣Ⅴ类水体长度比例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和环城四区初步实现水系循环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