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务是华为B2B的未来。”华为轮值首席执行官徐直军在华为年度分析师大会上如是说。
伴随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日益重合,ICT创新技术正进入并改变企业生产系统,成为其转型升级的引擎,IT系统也由支撑系统变为业务的一部分。无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亦或是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美国先进国家制造战略,都赋予了ICT在企业市场上近乎无限的想象空间。
华为企业BG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总裁何达炳告诉C114,面对风起云涌的产业变革,华为企业BG的目标是作为创新的“一站式ICT基础架构提供商”,携手合作伙伴助力客户实现商业成功。
“企业业务可参与的市场空间到2018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我们拥有强劲的竞争力和庞大潜力,企业网将呈现非常棒的成绩单。”华为财务管理部副总裁陈繁昌表示。而按华为中期规划,到2019年,企业业务将实现100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
增势强劲:2014年同比增长27.3%
“我们正走在成功的路上。”何达炳介绍说,2014年,华为企业BG聚焦政府、交通、能源和金融等行业客户,大力拓展全球市场,销售收入达194亿元人民币(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7.3%,较BG成立的2011年更是接近翻番,并已服务超过100家世界500强企业。
与此同时,华为在企业网络、数据中心、协作办公、云计算、高端存储等领域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华为发布的敏捷分支和敏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完善了敏捷网络解决方案,让网络更敏捷地为业务服务,获得全球近500家企业客户选用。数据中心网络、有线无线一体化敏捷园区方案、企业网络安全产品在Gartner魔力四象限等多份报告中获得正向评价。在全球范围,已为客户建设了480多个数据中心,包括160多个云数据中心。
根据IDC的统计,2014年第二季度,华为以太网交换机份额全球第三;数据中心交换机、低端接入和路由器份额均为全球第二。其敏捷交换机S12700还荣获2014东京Interop展“企业网络特别大奖”、美国《网络世界》“软件定义网络解决方案大奖”。
华为统一通信与协作、视频会议、联络中心等已在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规模商用,并进入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华为IT产品市场竞争力亦持续提升。截至2014年底,全球超过70万个虚拟机运行在华为虚拟化产品上。其存储产品收入增长率连续五个季度全球第一,跃升至Gartner挑战者象限,高端存储被Gartner报告纳入主流玩家;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进入Gartner虚拟化四象限,FusionCube云平台进入Gartner一体机魔力四象限;服务器全球出货量连续六个季度全球第四;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获得Gartner“Positive”评价。
打开局面:成为全球行业标杆首选
坚持“聚焦”与“被集成”战略,主打“业务驱动的ICT基础设施(Business-Driven ICT Infrastructure)”,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宽广的产品线,在企业ICT市场作为新进入者的华为不仅增速惊人,更成功打开了局面。
在政府、交通、能源、金融、互联网、媒资等领域,全球行业标杆纷纷选择华为作为最佳创新合作伙伴,它在企业业务舞台上的市场影响力正不断加强。
截至2014年底,在智慧城市领域,华为携手合作伙伴,采用新一代eLTE移动宽带集群系统和可视化指挥平台,构建平安城市解决方案,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城市。在交通领域,其数字铁路解决方案服务里程累计达8.7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在能源领域,华为已服务于全球20大能源公司中的14家,覆盖超过10万个变电站、3.8万公里油气管道。
在金融领域,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全球300多家金融机构商用,其中包括排名前十的银行中的6家。在互联网领域,被90多家互联网以及数据中心云服务商选中,包括为法国第一搜索引擎Qwant构建高效安全的云平台。在媒资领域,其全媒体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中国、法国、意大利等15个国家的近200家影视传媒机构。
何达炳举例称,华为为招商银行部署大数据平台,使得信用卡征信时间从15天降至10分钟,小微贷获客预测转化率提升40倍,69%客户通过大数据平台获取;与新加坡地铁(SMRT)联合创新,应用Hybrid MSTP方案,一网实现多业务统一承载,建维成本降低40%,单纤40G的高容量城轨通信能支持未来15年提速需求;为沙特阿美智慧能源建设了覆盖149个分支13万员工的统一通信系统,减少通信及差旅成本40%。
战略定位:一站式ICT基础架构提供商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深刻改变企业的生产系统,从而驱动企业的ICT基础设施转型;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美国先进国家制造战略等等都是从宏观层面在积极面对,希望引领产业未来。
何达炳指出,数字产业革命的基础是构建一个全联接的世界,华为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超过1000亿的联接,其中90%为行业联接。因此未来企业ICT平台的核心应该是实时业务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的融合,ICT架构需要具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社交化、IOT等融合ICT能力。
企业ICT转型对设备供应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具备基于客户应用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端到端“一站式”的产品提供能力。招商银行流程与IT部门总经理(相当于CTO&CIO)华敏就指出,围绕客户核心需求,能做到纲举目张,聚合所有的外围,必须沿着这条主线持续地创新。而腾讯采购总监吴沁楠亦表示,对进短名单的IT硬件供应商越来越要求全系列产品的供应能力,最好能同时提供服务器、交换机、传输产品。
另一方面,渠道也将发生转变——单纯卖盒子、卖设备,仅满足办公系统需求的传统通路型渠道伙伴,将转变为集成、运维、服务能力,提供解决方案,延伸到客户生产系统的增值能力型渠道伙伴,这意味着生态圈面临重新洗牌,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的渠道将被淘汰。
华为企业BG的战略定位是成为创新的“一站式ICT基础架构提供商”,以客户业务为驱动,联手伙伴,提供横贯云、管、端,融合创新的ICT基础架构,建设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何达炳表示。
华为的创新基因为之提供了贴近客户的ICT创新能力,这家公司每年都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到研发,涉及应用、产品,以及数学、材料、芯片、能源等最深层的基础技术,并拥有超过1.2万名专门面向企业市场的研发人员。
如今的华为还积极与合作伙伴、与客户联合创新,比如与SAP、埃森哲等战略合作伙伴联手,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开拓创新,帮助企业客户更好达成商业目标;与沃达丰全球企业部、德国电信、英国电信全球业务部等20多家全球领先运营商合作,共同向企业客户提供ICT服务。
使能伙伴:共建开放合作产业生态圈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新的起点,ICT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重构。无论对于哪个行业,这场革命的核心都是智能化,包括全联接、智能设备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应用等,需要很多创新者一起完成。华为愿与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迎接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时代到来,携手打造共赢的产业链和生态链,通过创新ICT帮助客户改变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赢得先机。”何达炳说。
华为持续保持对产业链合作伙伴的投入和联合营销。截至2014年底,在全球的渠道伙伴数量超过6300家,解决方案伙伴超过300家,服务合作伙伴超过1200家,渠道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已经达到了74%。
而在何达炳看来,最值得关注的是已经有超过2.6万名客户员工参加过华为产品培训,超过9400名合作伙伴员工拿到华为的认证证书(HCIE)。
华为企业业务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同样来源于“与合作伙伴及客户联合创新,共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圈”。他表示,例如华为如与SAP合作,向中石化提供基于FusionCube的SAP HANA一体机解决方案,数据上载时间由4小时缩短到30分钟,处理速度提升4到6倍,大幅提升了中石化在销售报告、财务分析报表、企业运营决策等业务领域的效率;携手索贝公司率先服务于深圳广电融合新闻中心,提供业界首个由业务定义的全媒体云方案。
同时,华为围绕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构建生态系统,已与近60家合作伙伴建立了eLTE产业联盟;成立Fusionsphere用户联盟,聚集了首批十多家合作伙伴;与金蝶、金山、宇信易诚等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BYOD共赢生态圈,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SAP、西门子、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中软国际、霍尼韦尔等结成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德国CeBIT2015期间,华为与SAP、Fraunhofer签署协议,在工业4.0领域展开合作。
在分析师大会期间,华为首次公开了服务产业战略,其中企业服务的定位就是“使能合作伙伴”。围绕这一定位,华为将通过开放合作,构建良性服务生态系统;持续投资和开放工具,建设开放实验室,帮助合作伙伴提升服务能力;建设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促进IP、IT以及ICT融合人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