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十条”落地一年半后,“水十条”重磅出击。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35项具体措施,把政府、企业、公众攥成一个拳头,向水污染宣战。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产业结构偏重的工业大省,河北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水污染形势严峻,面对国家层面的新部署,如何把“水十条”落实到位?如何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突破?如何能使水资源质量进一步改善?面对“水十条”,政府和公众都在思考。
向污染产业源头开刀,重点整治造纸、焦化、氮肥等十大行业
今年3月,河北首次对环境违法行为启动按日计罚程序。所涉10家企业中,有6家存在水污染问题。
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这6家企业分别为承德滦平县德龙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张家口万全县污水净化研究中心、廊坊霸州市国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沧州青县河东污水处理厂、沧州泊头市污水处理厂、衡水枣强县污水处理厂。
这是一份令社会倍感惊讶的名单。因为按常理讲,所涉企业应该属于环保产业的一部分,应该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然而,它们却上了被处罚的名单。
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目标所指,就是在向水污染宣战。《行动计划》已经明确,要加大执法力度。其中,按日计罚似乎还不是最严厉的处罚,亮“黄牌”限产或停产整治,亮“红牌”停业、关闭才是更进一步的处罚。
为落实《行动计划》,我省有关部门对包括水污染行为在内的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打击正在变得更加严厉。资料显示,自1月1日至3月15日,全省共立案侦办环境违法案件157起,移送起诉96起,抓获环境犯罪嫌疑人258人;查处环境违法治安案件343起,处理环境犯罪人员423人。
创新科技执法手段,河北还累计投资1050万元,在全省210家污水处理厂安装了远程自动执法抽查系统,实现了不定时、随机抽查,成为严厉查处超标排放、偷排偷放和自动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今年,这一系统的安装范围将扩展至158家国、省控重点涉水排放企业。
在专家眼中,对于水污染治理,更深层次的难题,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行动计划》提出,要全面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小”企业,还要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
“十小”企业涉及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十大重点行业则聚焦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
按照《行动计划》给出的时间表,前者的完成时间是2016年底前,后者是2017年底前。
专家分析认为,所涉行业中,有些是河北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柱和被称为“特色”的县域经济,而今新的形势下,对于河北而言,水污染治理正在变得无比迫切。
为了严控地下水超采,未来三年,河北将逐步关停南水北调受水区的7700多眼自备井,预计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可达16亿立方米。
这是落实《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河北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3月15日,我省出台的《保障水安全实施纲要》中指出,资源性缺水是河北省的基本省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早前曾透露,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河北已形成23个地下水降落漏斗,基本上连成一个特大的地下水降落区,并由此导致产生的地面沉降面积正以每年180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增加。
与此同时,在河北,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全省生产生活年均缺水50多亿立方米。同时,用水浪费现象比较突出。全省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只占2/5,大水漫灌现象普遍;工业结构偏重,高耗水行业占6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远高于周边省(市)。
关注到这些,“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被写入了《行动计划》,其中明确要求,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生产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同时,到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
专家指出,新时期治水思路中重要一条,就是“节水优先”,其举措既包括关闭自备井等硬性举措,也包括完善市场价格杠杆、完善取用水计量监测设施、加强公众水情宣传教育等。
在河北,各地正在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据悉,今年,河北要建设完成邢清、石津、保沧、廊涿4条大型输水干渠和各市水厂以上输水管道2100公里,建成118座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受水区7市132个城镇和工业供水目标全部实现水源切换。
据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2月,水厂以上输水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的80%;118座地表水厂已开工77座,建成9座。6月份,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工程将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年底前全部完成水源切换。对公共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用水需求的,应该逐步关停自备井。
与此同时,河北的水价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今年,我省将全面实行城市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区率先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到2020年,全省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嘎子印象、新巴黎婚纱摄影两个项目限期拆除,荷花大观园、金博蓝等两个农业开发项目注销环评审批,圈头怡欣源旅游接待站等5个罚款未到位项目移交法院强制执行……今年4月,保定市对白洋淀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动了真格。
按保定市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的意见,此举是在“将约谈的压力转化为推进白洋淀综合整治的动力”——4月2日,环保部联合省政府约谈保定市政府,要求后者对白洋淀淀区开展污染整治,确保今年6月底前全面整改到位。国务院出台的“水十条”中,白洋淀也被明确提及,目标是“污染程度减轻”。
2014年5月的公开报道显示,安新县在白洋淀自然保护区内有建设项目19家,当时已经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并通过验收的只有1家,其余18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环保部要求,保定市要对白洋淀自然保护区内涉及违法的建设项目分类整治,严禁工业企业排水入淀,解决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等问题,并加强淀区环境监管。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邹首民在约谈会上指出,白洋淀地位特殊,作用重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切实履行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加大对淀区内建设项目整治力度。
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是“水十条”中的亮点之一,其中明确提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实施《行动计划》的主体,要于今年年底前分别制定并公布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逐年确定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的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
强调政府的责任,今后将不再说说而已,《行动计划》明确了多项追责举措:约谈、环评限批、依法依纪追究等。
专家指出,未来政府官员可能会因水污染被摘“乌纱帽”,尤其是那些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水环境污染事件的,以及干预、伪造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水污染防治,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最大一个难点是“钱从哪里来”。有数据估算,到2020年全国水污染防治需要有四五万亿元的投资,而中央政府能够支付的钱是有限的,大部分的资金要靠市场来提供。即便来自中央财政的资金并不充裕,但依然会被地方所看重。不过《行动计划》对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改变了策略,提出要将考核结果作为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专家看来,这是一种奖勤惩惰的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地方政府加快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
就此,专家建议,作为地方政府,河北落实《行动计划》,不仅要争取率先取得突破,还需要创新思路,采取新机制,激活市场力量,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最终实现把政府、企业、公众真正攥成一个拳头,实现《行动计划》的目标。
河北为此已经做了很多准备。省委主要领导指出,端正政绩观,就要抓好生态环境治理。河北省当前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生态环境,可以说,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有多大,发展的潜力就有多大,抓好生态环境,我们是铁了心的,即使影响GDP,也一定要干好。
具体到水环境质量,河北省已经先后出台了《保障水安全实施纲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河北省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许多工作已经提前谋划,系列机制正在探索。
省环保厅副厅长殷广平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水十条”明确了水污染防治的新方略,河北将以水环境保护倒逼经济结构调整,以环保产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以水资源节约拓展生态空间,以水生态保护创造绿色财富,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添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