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发展进入以安全、经济、绿色、和谐为价值特征,以绿色化和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2.0时代,发展重心从主要解决用电“有没有”问题转移到主要解决“好不好”问题。
2015年一季度,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电力行业运行总体平稳。根据监测,中经电力产业景气指数为97.6,比去年四季度上升0.3点;中经电力产业预警指数为70.8,比去年四季度上升4.1点,在前三个季度降入谷底后开始反弹,但仍处于偏冷的“浅蓝灯区”。
尽管电力行业景气度平稳上升,但发电量和用电量指标均有所放缓。前3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29万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0.8%;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31万亿千瓦时,同比降低0.1%、同比降低5.9个百分点。
发电量和用电量指标增速的双双放缓,主要受经济增速放缓及气温偏暖等因素影响。一方面,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增速为7.0%,加之春节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需求有所放缓减少;另一方面,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偏高,特别是3月份的平均气温5.8℃,比去年同期4.1℃上升1.7℃,是近50年中的第4个高温,也影响了全社会的采暖用电需求。
我们也要看到,用电量的结构性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根据中电联电力行业统计数据,一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9079亿千瓦时,下降0.6%;而随着新业态、新产品、新主体的孕育成长,第三产业用电17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其中,表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7%;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我国用电消费也将相应进入“增速换挡”期,即从过去高速甚至两位数增长进入中速增长新阶段。电力工业发展也将进入以安全、经济、绿色、和谐为价值特征,以绿色化和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2.0时代,发展重心从主要解决用电“有没有”问题转移到主要解决“好不好”问题,即要着力推动电力结构升级、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升级。
具体而言,一是加快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电气化水平。推行“以电代油”,提高电气化水平,有利于控制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大幅提升,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二是加快提高电力系统调峰电源比重。近年来,我国火电特别是煤电设备利用小时快速下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电力行业规划中,应规划布局好规模合理的调峰电源,确保煤电利用小时不低于5000小时;在年度电源项目开工安排上,应优先核准建设调峰电源,尽快提高调峰电源比重,减轻乃至解除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负担,从而提高各类型电力资产尤其是煤电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是加快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发展质量。稳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是大势所趋,在科学确定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目标下,如何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结构、提供全社会用得起的安全绿色电能,是当前及“十三五”规划具体项目安排中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四是加快调整风电、太阳能发电发展思路。风电和光伏发电发展应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近中期优先鼓励分散、分布式开发。在落实消纳市场和输电通道,并且提前开工输电通道工程的条件下,有序推进集中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