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生态治理联防联控还需制度创新

   2015-05-05 河北日报2690
核心提示: 早在2014年年初,京津冀三地就携手向雾霾宣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比2013年上升5.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与2013年相比下降3.7个百分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率先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以大气污染为例,京津冀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他方面生态改善的任务也较重,生态环境保护涉及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工业布局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14年年初,京津冀三地就携手向雾霾宣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比2013年上升5.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与2013年相比下降3.7个百分点。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京津冀已经成立了联防联控的协作小组,协作机制也基本建立,在APEC空气质量保障以及重污染应对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柴发合表示,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壁垒、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协同起来依旧有困难。因此还需要在机制体制上进行突破,把现有的“地方保护”破除掉。

我省环保界人士也建议,应该逐步构建一个真正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污染防治、统一监管”的区域,把区域的协同机制制度化,进一步提高效率,真正起到突破口的作用。

“我认为,机制和体制的建立是最重要的。”柴发合说,关键问题是要有法律上的约束,比如,能不能有一个“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条例”来解决法规方面缺失的问题,另外能不能成立一个超越地方的、真正有权力的机构,统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这个机构强有力的授权,和机构的机制来实现“四个统一”。

其实,在生态治理方面,京津冀三地已开始探索机制创新。据了解,长期以来存在的因京津冀三地机动车排放标准不统一、监管数据不共享、异地执法难等问题正在破题。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协调联合成立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作协调小组,搭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监管平台,这将是全国首个跨区域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管协调机制,该平台搭建后,将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区域机动车排放超标处罚、机动车排放监管数据共享、新车环保一致性区域联合抽查。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编制“京津冀深化污染防治的中长期规划”,这个规划将把《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