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电能替代厚度与深度

   2015-05-05 中电新闻网 2790
核心提示: “替代”是推陈出新、是革故鼎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替代”是推陈出新、是革故鼎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电能替代、清洁替代,已经成为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途径。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新《环保法》的出台,电能替代也具备了增速发展的舆论背景和法制基础。电能替代,由深挖潜力找增量的企业发展战略,转变为新常态下,国家能源消费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前一阶段,电能替代已在电采暖、电蓄能、电动汽车、农业电力排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电能替代更需要进一步完成自身的内部 “替代”(即思维替代和模式替代),因地制宜,不断拓展其广度、厚度和深度。

在诸多新技术的支撑下,顺势而为拓展新领域。港口岸电、碳晶电采暖、纳米微晶储热等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用电成本,为实施电能替代提供了更多选择,电能替代有了广度。

电能替代的厚度来自于清洁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以及推广利用和深入思考上。近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在北京开展可再生能源清洁供热示范有关要求的通知》,推动清洁能源供热,在之前蒙东电力、吉林电力扎实试点的基础上,在延庆开展更为积极的尝试,进而在北京市广泛推广,这必将推动电能替代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电能替代自身的深度则更多地依赖于机制的创新。比如建立电能替代配套电网项目的协同机制;比如借鉴分布式电源、充换电设施等项目资金支持模式;比如创新电能替代配套电网项目投资渠道等。常州民营资本投资的汽车充电站成功投运,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实施电能替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电网企业、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合力,碧水蓝天、美丽中国才会变成现实。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