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太钢:打造全国节水标杆企业

   2015-05-13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2690
核心提示: 2013年,每冶炼一吨钢耗费新水量为1.45吨,相比2002年下降了88.4%,吨钢取水量指标被列为国家节水标杆指标;

太钢水处理作业区二膜车间的超滤设备和反渗透机组

2013年,每冶炼一吨钢耗费新水量为1.45吨,相比2002年下降了88.4%,吨钢取水量指标被列为国家节水标杆指标;

2013年,再生水用水量接近总水量的50%,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3年底,新水用量从2000年的14万吨/日下降到目前的5万吨/日,累计节水约1.2亿吨;

先后建成膜法水处理、中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废酸回收再生利用等一大批新型污水处理工程,工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以上;

……

翻开太钢的一本本“节水经”,先进节水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创新实践的典范和行业首创,实现了科学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清新之风。

山西是内陆缺水省份,钢铁行业又是高耗水产业。多年来,太钢始终将节约用水作为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坚持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节水型企业的建设步伐。今年年初,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首批12家全国节水标杆企业中,太钢作为山西唯一的代表企业,榜上有名。

节流 酸水作业区每天能回用1万吨水

4月27日,中午1时许,强烈的阳光炙烤着太钢的酸水作业区,远远就能闻到一股酸腐味。“就像是洗菜池管道里的味道。”太钢能源动力总厂酸水作业区主管师培俭做了个形象的比喻。登上3米多高的调节池,几根粗大的管子映入眼帘,尚未走近就能感觉到阵阵热气袭来。“这些都是冷轧生产作业产生的废水,含有乳化液以及钢板上的废油。”师培俭指着调节池池壁上一层厚厚的黑色油垢告诉记者。

这些含油废水会流向何处?在师培俭的带领下,记者登上了一个更高的水池顶部。这个圆形的水池叫一级气浮池,距离地面有将近10米。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污泥池,油泥紧紧地“挤”在一起。一根横杆在池里缓慢地转动着,发起层层白沫,这是为了刮开油泥让污水通过格栅排往下一道工序。“水里含油量高达每升1000—1500毫克,COD(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能够反映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数值也在1000以上。”

经过两级气浮,这些污水便来到生化池中。“生化池中采用了钢铁行业中最先进的技术。”师培俭介绍,生化池采用的是生物接触氧化作用,水中含有太钢自己培养的活性污泥,这里的污水不再是黏稠的黑色,已经成为了浑浊的水体。

一级高密度沉淀池是浑浊水体的下一步归宿。记者在池底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小蜂窝状斜管。“这些都是一米多长的斜管,通过斜管将水体中的活性污泥沉淀到池底。经过沉淀的水体已经看着很清澈了,但并不能回用,还需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和二级高密度沉淀。”师培俭说。

数米之外就是二级高密度沉淀池,池底同样布满了小蜂窝状斜管。记者发现,两条红色的金鱼正在池里欢快地游着。“设备投产时,我们就投放了一些鱼苗,想通过这些金鱼来检验水质。”师培俭介绍,这两条小鱼只有四五厘米长,在斜管的缝隙里还藏着十五六厘米长的大鱼。“这里的水质虽然比不上自来水,但比景观水等用的中水水质要好。一部分可用于生产,一部分通过超滤和反渗透,成为高纯度的脱盐水。”“这套设备于去年6月正式投产,不仅每天能回用1万吨水,而且还能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截至今年3月底,它已经处理了6.3万吨废乳化液、113万吨含油废水,让COD降了1131吨。”师培俭说。

开源 甘做城市的“清洁工”

在太钢水处理作业区,有6个巨大的调节池,与之前见到的黑色、黄色的工业废水不同,这些水池中的水体是浑浊的,没有强烈刺鼻的酸腐味。“这些水都来自厂外。”能源动力总厂水处理作业区副主管杨艾华告诉记者,这都是“开源水”。她介绍,早在2009年,太钢就打破厂区界线,主动成为城市的“清洁工”。厂里成立了城市污水处理中心,主要回收处理尖草坪区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流经北涧河、北沙河的污水。

这些来自城市的污水,在调节池里加入了太钢自己培养的细菌,经过曝气、翻泥等预处理后,便进入了中水回用深度处理系统。这套系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双膜法处理技术,超滤采用了国外进口的浸没式超滤。

二膜车间专门用于处理城市污水,里面有6套超滤设备和8套反渗透机组。进入车间,让人震撼的不仅仅是“嗡嗡”的机器声,还有其庞大的规模。“日处理城市污水5万吨,可提供3万多吨产品水。”杨艾华介绍了这些“大家伙”的本事:“这些产品水可达到工业循环补充水的标准,能替代工业新水。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都能从污水中‘捞回’3万多吨干净水。”

在车间的一侧,排列着四个水龙头。总进口龙头流出的是预处理后的中水,水体浑浊,尚能看到水中的一些悬浮物。紧挨着总进口龙头的是超滤出水龙头,流出的水水质清澈。第三个龙头是膜出水,流出的就是高品质的脱盐水,能够成为不锈钢生产的高标准水源。第四个龙头里流出的则是浓盐水,泛黄的水体与纯净的脱盐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太钢先后建成3个污水处理系统,共计处理污水8亿多吨。这些处理后的水全部回用到了生产循环水系统,从而大大减少了太钢对新水的消耗,减少了工业污水的外排。目前,太钢不仅把车间、厂区的废水“吃干榨尽”,还主动担起城市“清洁工”的重任,成为带动省城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动机”。

输出 授人以渔解决更多水污染难题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多年来,太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并为行业节水起了示范作用。绿色发展成了太钢一张亮丽的名片,节水技术还成为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何不将多年来积累的水处理生产和经营的经验传播出去,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让太钢有了授人以渔的想法。有了想法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经过多番调研,太钢把目光瞄准了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碧水源是同时拥有“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和膜应用工艺”三大核心技术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军企业,在业界享有盛誉。一家是钢铁行业的节水标杆,一家是国内著名的水处理公司,共同的目标让两家企业一拍即合。“太钢在新材料研制、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有很强的超前意识,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引领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是碧水源公司与太钢合作的出发点。”北京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表示。

2013年10月25日,太钢与北京碧水源共同签署“高性能膜材料研发制造及水务工程项目”股东协议,开启了太钢“治水”工程技术输出之路。膜材料是膜法水处理产业链的核心,属于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项目。太钢与北京碧水源成功“联姻”后,通过在太原市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的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组件生产基地,打造承接膜处理工程、特许经营水处理项目等业务发展平台,可以加快太钢的多元发展和绿色发展步伐,探索解决我省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等发展难题,为企业、为我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的水处理解决方案。

记者 王小强

○链接

太钢节水企业建设主要举措

1、坚持通过管理创新推动节水。太钢创新节水管理模式,把降低水资源成本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把过去按产量考核转变为按水资源消耗成本考核;同时,调整内部水资源价格机制,使之与市场接轨;并在企业内部推行合同管理制度,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员工节水的动力和潜力。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逐级落实责任,形成了全员重视并合力推进节水工作的良好氛围。为了在职工中树立“水资源有限,创造力无限”的观念,利用板报、厂报、电子屏等形式宣传水资源法规政策、节水科普知识、节水成果、节水先进人物事迹及公司节水减排动态。太钢还用各种方式宣传节水的方式方法,使职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知识和窍门。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