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上海已启动实施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2015-05-14 |2410
核心提示:上海已启动实施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上海已启动实施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在环境建设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抓住这个“关键少数”,依靠学习和培训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新常态。

五月申城,鲜花灿烂。上海市委党校涌动着学习热潮,一个推进美丽上海建设的研讨班开课了。

专家授课、领导报告、分组讨论、经验交流……5月5日至7日,来自本市的80多名区县环保工作的分管领导和环保局局长、相关委办局及国有企业的环保工作的分管领导,汇聚上海市市委党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等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推进《上海市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紧扣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热烈、深入的学习研讨。同时,还把学习和课外专题调研相结合选报调研课题,力求把学习收获运用到推进工作、突破瓶颈、破解难题的实践中去。

进展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上海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特别是2000年以来,本市把环境保护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在全国率先建立环境保护和建设综合协调推进机制,滚动实施了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在大气方面,持续推动燃煤污染治理,累计完成9000多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全市18家燃煤电厂实现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全覆盖,初步实现燃煤消耗负增长。学员代表王桢谈到,杨浦区在大气治理方面,紧扣扬尘污染源类型广、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大力推进扬尘防治的工程减排、制度建设和严格执法,区域降尘由2006年的14.3吨/平方公里·月下降到2014年的5.3吨/平方公里·月。

在水方面,2014年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比1999年增长了7.9倍,污水处理率从40.5%提高到89%以上。建成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基本形成“两江并举、多元互补”的水源地格局。学员代表张连城谈到,长宁区以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为契机,在2004-2010年期间,完成807个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新建污水管22550米,累计生物修复整治河道32条段,开展引清调水工作,完成新泾港等26条河道底泥疏浚,部分河道已呈现“面清、岸洁、有绿”的可喜现象。

生态改善方面,学员代表唐家富指出,本市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2.98%上升到2014年的13.53%,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从20.3%上升到38.4%。关于农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学员代表邵启良谈到,关键在村级层面要形成长效机制,已累计对930个村开展村庄改造,受益农户38万户;化肥农药施用总量逐年下降,畜禽粪尿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5%。

学员代表周强谈到,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大,前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环保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左右,资金投入3200亿元。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资金投入更大,预计总投入约100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教授说,上海为应对污染,建立了全市环保综合协调机制,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专项整治,以政策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成效。大家一致认为,这些进展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经验弥足珍贵,需要认真总结。

新常态新要求,新形势新挑战

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之上,环境质量是上海竞争力的体现。时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是全体学员的共识。学员罗海林说,上海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本市能源结构不断改善,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从2000年的65.5%降至2013年的41.4%,天然气的比重从0.6%提高到9.3%。2000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6000余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铁合金、平板玻璃等重污染行业实现整体淘汰,电镀、铸造、锻造、热处理、零星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产能大幅压缩。

不少学员也谈到,尽管生态环境建设上海进展显著,但也面临严峻挑战,不容懈怠。学员吴启洲提到,比如说大气方面,虽然2014年PM2.5浓度5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16%,但仍然高于国家二级标准49%,而且今年1-4月均值有所反弹。国家对各省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按年考核,要求PM2.5浓度逐年下降,到2017年下降20%更是刚性任务必须完成。学员邓建平谈到,生态空间方面,上海建设用地占全市陆域面积近一半,接近“天花板”,生态用地比例明显低于国际大都市平均水平。

学员张凯谈到,在一定程度上本市环境风险隐患还存在,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如2011年高桥石化废气泄漏事故,2013年的金山化学品船泄漏和松江国轩电池厂落户事件等,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置特大城市的环境事件值得研究。学员代表方芳提到,上海郊区和农村河道的污染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还处在黑臭阶段,还不仅仅是五类水、四类水、富营养化的问题。水的治理关系民生,关系生态宜居,中小河道治理任重道远。

加强“铁腕”执法,倒逼水清天净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今年新《环保法》启动施行。上海正在开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力争启动立法程序,逐步形成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

新环保法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在实际工作中,环保工作者如何运用好“铁腕”,引起探讨。学员代表苏国栋谈到,上海以全面实施新《环保法》为重点,加快建立环境问题网格化监管机制、执法稽查机制,完善联合执法、环境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的联动机制、行刑衔接机制,用足用好新法赋予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双罚制等有力手段,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今年第一季度环保行政处罚案件共476件,处罚金额2800万元,案件数同比增加44.7%,处罚金额同比增加47.3%。

强化行刑两法衔接,保持高压氛围。学员代表陆民介绍,“两高”司法解释颁布实施后,环保与公安、检察部门第一时间建立了联动机制,规范案件移送程序,完善联合调查程序,加大案件移送力度,2014年移送公安部门处理涉嫌环境污染刑事案件20起,已有80余人被追究刑事责任。通过行刑两法的有效衔接,形成执法高压态势,震慑违法排污行为。

学员代表连正华认为,对环境治理应该采取分级制度,只有实现“兵对兵,将对将”,才能避免某些企业的环保管制不受基层政府控制的弊端。对于环境保护的“控”与“治”,要更保重“控”的关键作用。

执法必须“零容忍”。学员代表姚凯谈到,要用足用好新法赋予的强有力的惩处措施,对环境违法行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打击、绝不手软,使企业不敢违法,违不起法,打击一批,震慑一片,倒逼排污企业依法治污。

齐抓共管依法治污。新《环保法》和《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都明确了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完善了部门“各司其责、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学员代表徐建谈到,政府各部门都要依法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严格执法不能单靠环保部门一家,需要各个部门联动共治。

改革创新双驱动,生态文明加速度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谋划之年,又正处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学员们一致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要更加突出“环境优先”和“绿色导向”、“接轨国际”和“率先引领”、“问题导向”和“源头防控”、“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污”、“技术创新”和“科学治理”的理念,大力推进科学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

在上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中,建立了三省一市和国家八部委共同参加的长三角区域协作机制。学员代表柏国强谈到,长三角区域强化协作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仅2014年三省一市积极推进禁燃区建设,共实施燃煤锅炉和炉窑清洁能源替代12649台,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27.8%;同时三省一市分别划定黄标车限行范围,共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29.47万辆,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28.7%。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得到明显加强,区域火点数同比下降八成以上。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本市深化改革重点工作。学员代表孙建谈到,上海正加快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今年,上海第三方治理的主要配套政策将落地,包括第三方治理企业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污染的行政法律责任等,并将在一些重点领域开展试点。2017年基本实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规范的第三方治理市场机制。

持续近一年的市委“一号课题”,上海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成为各区县和部门需要落实的“一号任务”,对环保工作来说就是要落实镇村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环保工作重心下沉、基层发力。学员代表吴杰谈到,金山区着力建立健全由区政府职能部门、镇、村在内的环境保护“三级监管”责任体系,形成纵横贯通的基层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2014年依托这一体系开展环保专项行动27次,出动执法人员841批次,监察企业4129户次,重点污染源监察覆盖率达到100%,对228家违法排污企业进行立案,处罚金额1115.5万元,比2013年同比增加300%多。

建设“科创中心”是上海今年贯穿全年的“一号课题”。生态环境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上海创新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学员代表陈华文谈到,“数字环保”一期工程已在奉贤区全面建成,数字环保信息系统的启动将有效提高智能化环境监察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环境监察执法过程,环保管理更加科学。

来自光明集团的学员代表张汉强坦言,“我们正在探索发酵房,粪便和水、和牛的养殖,尽量不要排到外面去。但是现在研究的菌种成本很高,企业不愿意用,很多研究新技术的跟进,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所支持。”

上海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启动,本市的《清洁水行动计划》正在抓紧编制,在2013年基础上全市PM2.5浓度到2017年下降20%,2017年全市建成区河道要消除黑臭,2020年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学员们谈到,当前必须紧紧咬住国家大气考核年度目标,加快淘汰高污染车辆;全面完成每年500-600项工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关停;加强扬尘在线监测、执法监管和考核评估,千方百计压减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启动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动一批重点排放企业加快治污,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切实抓好截污纳管攻坚战,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管网和污泥干化焚烧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镇村级河道综合整治,启动洁水、畅水、活水“三水”行动,改善河道水环境面貌。

学员在发言中都表露了坚定信念:一条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色发展道路正在开辟,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追求。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