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浙江将黑臭河治理纳入重点范围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

   2015-05-14 中国环境报3090
核心提示: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于2015年底前完成水体排查,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于2015年底前完成水体排查,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浙江省委、省政府在2014年开展的“五水共治”,就将黑臭河治理纳入重点治理范围,并取得明显成效。

书记省长同任组长

治水难,难就难在九龙治水。九龙治水,龙头又在哪里?

2014年年初,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省委书记夏宝龙和省长李强同时担任组长,6名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相关领导任副组长,28个厅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五水共治”工作机构也纷纷建立起来。各级党政“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治水办主任。金华市由市委副书记任治水办主任,杭州、宁波、衢州由常务副市长任主任。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共抽调1925名干部到各级治水机构集中办公。金华市率先建立作战指挥室,绘制“五水共治”作战图。

守土有责,全省第一次建立起了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很多地方还延伸到村一级。6名任副组长的省领导各担任一条省级主要河流的河长,下辖189名地市级河长、2344名县级河长。

大战在即,战略、战役目标是什么?

浙江省委2013年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早已作好了“五水共治”决策部署,明确了全省“五水共治”的总体目标和“三步走”的时间表,即以治污水为突破口带动全局,三年(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七年(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同时,明确了“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和重点任务,建立了规划科学、项目落实、资金到位、质量监理、人才科技、工作考核、政策法规、组织领导的保障机制,做到规划能指导、项目能跟上、资金能配套、监理能到位、考核能引导、科技能支撑、规章能约束、指挥能统一。

2014年2月,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现场会召开,对全省“五水共治”做出全面部署,开展了“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分别制定了“五水共治”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同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挂出路线图、作战图、时间表、任务表。

治污水摆在第一位

“五水共治好比5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摆在第一位;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是其他4个手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攥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治好污水,老百姓就会竖起大拇指。因此,五水共治,治污要先行。”夏宝龙在部署“五水共治”工作时形象地比喻。

治污水是大拇指,是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浙江省将治污水瞄准了“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

三河,即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黑河、臭河、垃圾河。“清三河”可谓是遭遇战,自然最先打响,其实也早已在全省打响。

根据浙江省“五水共治”办统计,截至2014年年初,浙江全省共有垃圾河、黑河、臭河3698条,共计8619千米,占全省河流总长度的6.25%。根据行动目标,2014年,全省要基本消灭垃圾河,60%的黑河、臭河完成治理。基本达到水体不黑不臭、水面不油不污、水质无毒无害、水中能够游泳。

黑水、垃圾要想不入河,必须得有地方去。按照治水“两覆盖”要求,浙江省力争到2016年、最迟到2017年,全省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农户受益率70%以上,全部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标准。

水污染根子在岸上,解决核心在于产生源头。工业和农业转型才是能否取得治水决胜的关键。

根据部署,工业转型,重拳抓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铅蓄电池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整治提升。而农业转型,则以坚持生态化、集约化方向,推行种养殖业、畜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经营和污染物排放的集中化、无害化处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工业转型先从全省水质最差的浦阳江抓起,以水晶行业污染整治为突破口,推进治水与转型互动。浦阳江污染是典型的工业、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叠加类型。地处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有近两万家从事水晶生产的小企业、加工户,涉及到近20万从业人员,是浙江传统“低、小、散”产业的典型。浦江县也一度因小水晶加工废水导致的“牛奶河”而“名声在外”。在省政府直接督办下,半年多时间,浦江县水晶加工户从两万余家减至1700多家,上游区域内的养猪场一律关停,原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两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截污纳管工作不断推进,“牛奶”溪、“黑水”河不见了,水环境质量彻底好转。

一年来,全省造纸、印染、化工行业淘汰关停企业1134家,原地整治企业2153家,搬迁入园企业342家。全省87个县(市、区)划定禁限养区,关停或搬迁养殖场74611个,完成年存栏50头~100头养殖场污染治理19674个,改造提升年出栏100头以上养殖场24699个。

削减“三公”经费用于治水

耕读村,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区的县级市江山市,是一个仅有295户村民的小山村。

郑积勤和郑犁敏是一对父女,同时也是浙江贝林集团的负责人。从事建筑专业的父女俩,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耕读村量身设计了一套农村污水管网以及给排水系统,使村里所有农户的污水都进入7个大污水处理池,再经过沉淀、过滤等多重工序的处理后,再排到河中。

为此,父女俩不仅捐赠了50多万元资金,同时还抽调了公司20多名技术人员全程负责工程设计和施工,全面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

“你看这渠中流过的是清水,其实在这清水渠下面还有一道污水管,可以有效地起到雨污分流的作用。”郑积勤说:“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治理好整个村庄的环境,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做些贡献。”

“摄像机比推土机更管用,笔头比榔头更有效。”浙江省副省长、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熊建平表示,浙江充分利用浙江卫视开辟的专注治水和拆违内容的监督类节目“今日聚焦”、浙江日报“治水拆违大查访”等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和监督治水,并建立舆情报告和整改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宣传队作用,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以河长制为龙头,把地方政府负责制与领导分工负责制结合起来,河长制实施情况纳入“五水共治”和各级生态建设考核体系。从金华、台州等多地基层发起,全省河道警长迅速出现,并与河长相配套。治水专家们则自发成立了专家技术服务团,举办“五水共治”技术促进大会,建立专家“派工单”制度和“点对点”服务制度,组织治水专家到基层挂职服务。

在嘉兴桐乡市、湖州南浔区和杭州建德市、金华兰溪市等地开展跨界水环境联防联治的基础上,浙江出台了《关于加强跨行政区域联合治水的指导意见》,推进上下游、左右岸联动共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浙江省财政明确,从2014年起,7年内要投入资金600亿元治水,其中,2014年省财政投入资金达90多亿元,各地“三公”经费削减30%以上且全部用于治水。

群众行动起来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据统计,全省各级“五水共治”认捐金额已达27.06亿元,实际收到19.35亿元,所有捐款都纳入各级财政专户专款专用。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