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京津冀筹建跨区域碳交易市场 实现碳配额互相流通

   2015-05-19 经济参考报3420
核心提示: “目前京津冀正在探索建立跨区域碳交易市场,我相信这些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必将为三地碳交易市场乃至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会上透露。

记者从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端会议获悉,目前京津冀正在探索建立跨区域碳交易市场。京冀两地已于去年底率先启动全国首个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期试点,其境内纳入碳交易体系的重点排放单位,将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参与北京市场的碳排放交易。此外,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已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研究论证,将按照程序报批后印发。

“目前京津冀正在探索建立跨区域碳交易市场,我相信这些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必将为三地碳交易市场乃至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会上透露。

他还介绍说,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改委已经组织成立了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组织、有系统地推进国际国内室内气体管理和低碳产品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改委还一起推动研制了水泥、钢铁、玻璃、电力等首批十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也在会上表示,河北省与北京市准备推进碳汇交易。他说,2013年国务院组织京津冀三个省市贯彻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给河北省提出明确的目标,到2017年,PM2.5年平均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为完成这一任务,河北省大力化解钢铁、玻璃、水泥过剩产能。以钢铁为例,去年压减炼钢2888万吨。另外,河北省正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一年造林500多万亩,已经形成了生态效应,形成了碳汇。

张庆伟表示,当前河北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河北省将与京津两市一道,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重大历史机遇,不断深化三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坚定不移调整产业结构,扎实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鼓励发展环保产业,推动京津冀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据记者了解,去年12月18日,北京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承德市政府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京冀两地率先启动全国首个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期试点。根据两地三方共同出台的文件,此次建立的跨区域碳市场打破了北京当前交易流通的配额必须来自本市的规定,实现了碳配额的互相流通。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则在会上透露,京津冀地区是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尖锐的地区,可以说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短的短板。为此,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生态保护规划,先后征求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两市一省人民政府意见,并就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将按照程序报批后印发。

“我们将尽快推动规划出台,坚持一盘棋的思想,突出协同发展的主向,按照区域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的需要,整体谋划政策措施,力争实现京津冀共建共治,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努力,切实解决薄弱环节,补齐短板,为全国提供示范和样板。”何炳光表示,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强化生态环保联合协作,划定区域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红线,确保生态环保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的实施,明确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使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方面率先突破。

会议最后,新奥集团联手多家环保企业共同发出了“京津冀生态协同行动倡议”,呼吁京津冀统一治理生态、推广环保创新技术成果、倡导低碳生活,多方合力应对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新华社副社长于绍良代表媒体、企业宣读了倡议书。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表示:“企业是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主要载体,这既是企业的责任,更是企业的机遇。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不能简单照搬前人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必须因地制宜地结合京津冀区域特性,加大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领域的投入,通过示范应用和迭代优化,形成符合区域特性的解决方案,借助产业化发展的力量来实现企业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层面的共赢。”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