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污水处理技术篇: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2015-05-24 价值中国2010
核心提示: 1、渗沥液先进行厌氧预处理,后进行MBR生化处理,再进入纳滤及反渗滤系统进行深度处理,该工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操作上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季节的处理需要,出水完全达到设计排放标准。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人均日产垃圾已超过1kg,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我国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将有一大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得到新建。而垃圾渗滤液是否处理达标排放是衡量一个垃圾填埋场是否为卫生填埋场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近几年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并有一批渗滤液处理厂已经或正在兴建。

渗沥液处理工艺现状

目前,用于废水处理的工艺很多,但由于渗沥液的浓度高和成分复杂,对处理工艺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通常而言,垃圾渗沥液的基本处理工艺在充分利用生化处理的经济优越性的原则上,还需将几个不同的处理工艺单元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取得经济和社会生态的双重效益,因为仅仅依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达到严格的出水要求或者对产生残余物的再处置要求。

工艺方案路线

渗沥液处理工艺按流程可分为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后处理(污泥处理和浓缩液处理)。应根据渗沥液的进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选择具体的处理工艺组合方式。主要的组合方式有以下几种:

1、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后处理

2、预处理+深度处理+后处理

3、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后处理

预处理包括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等,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氨氮和无机杂质,或改善渗沥液的可生化性。

生物处理包括厌氧法、好氧法等,处理对象主要是渗沥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

深度处理包括纳滤、反渗透、吸附过滤、高级化学氧化等,处理对象主要是渗沥液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胶体等。深度处理应以膜处理工艺为主,具体工艺应根据处理要求选择。

后处理包括污泥的浓缩、脱水、干燥、焚烧以及浓缩液蒸发、焚烧等,处理对象是渗沥液处理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以及纳滤和反渗透产生的浓缩液。

各处理工艺中工艺单元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进水水质、水量、处理效率、排放标准、技术可靠性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后确定。

渗沥液处理中,深度处理是难点和重点,也是保证达标及运行管理的关键步骤,关于深度处理方案,做常见三种方案的比选,见表1

表1:深度处理工艺方案比选表

通过上表可见,综合比较,方案三“臭氧-曝气生物滤池” 虽然投资较低,但不能保证达标,没有工程运行经验,风险较大;方案二 “DTRO”处理效果良好,但具有投资较高,浓缩液较多;方案一 “NF+RO”NF和RO分级处理,减少浓缩液产量,投资较低,运行经验较为丰富,综合比选,该处理工艺推荐选择。

工艺选择

从我国渗沥液处理的现状,结合渗滤液处理工艺路线,晶宇拟推荐方案:“厌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低压反渗透(RO)”作为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理由如下:

1、渗沥液先进行厌氧预处理,后进行MBR生化处理,再进入纳滤及反渗滤系统进行深度处理,该工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操作上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季节的处理需要,出水完全达到设计排放标准。

2、采用厌氧处理工艺,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进水水质对其影响较小,厌氧后出水有机物浓度大幅降低,对MBR系统中反硝化、硝化池的处理冲击较小,充氧设备的能耗较小。

3、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能高效地去除渗沥液中的氨氮。与纳滤、反渗透相结合,处理后出水可以达到设计出水标准,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4、此工艺已有丰富的工程及运行经验,运行管理、设备配件供应及人员调配都可与现有工程配套进行。

5、该方案投资较低,运行稳定,出水有保证,且可根据现有工程的经验通过一定的措施降低造价,此外本方案运行成本较低,在经济指标上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工艺特点

1、能耗低、效率高,能有效地提高渗沥液的可生化性。

2、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系统是生物脱氮的关键,反硝化与硝化作用以缺氧、好氧运作,在好氧情况下,微生物会产生硝化作用;在缺氧情况下,微生物会进行反硝化作用以去除氨氮。 它将各种形态的氮最终转化为N2,缓解了渗沥液中的氮污染问题。

3、NF和RO深度处理系统可确保出水达到回用水标准。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