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PPP模式再度加速推进——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1043个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介项目,总投资1.97万亿元,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
在专家看来,PPP模式将在释放改革红利和稳增长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打破准入限制,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型企业积极参与,大幅拓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为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郭夏说。
PPP助力民生项目提速
此次发布的PPP项目库集纳了各地的PPP项目。从内容看,很多涉及民生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的重点项目被列入其中。
交通基础设施是重点领域之一。此次列入发改委PPP项目库的包括:在北京,连接海淀、西城、丰台全长49.8公里的地铁16号线项目;在深圳,起于深圳北站枢纽,止于宝安区松岗站全长37.63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项目;在辽宁,占地面积2834平方米的沈阳市沈北天兴客运站枢纽工程以及全长176公里的阜盘铁路建设项目;在江苏,连云港新机场、洪泽新港、盐城市区综合客运枢纽等22个项目;在浙江,杭州地铁5、6号线一期、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工程等13个项目。
PPP项目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公共服务,意味着民生改善的提速——浙江宏达南浔学校项目、新安老年护理之家项目、金华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被列入PPP项目库中。从山东PPP项目库看,涉及公共服务的高达33项,新阳光小学建设项目、峡山区社会福利中心、太阳城老年服务中心项目等都着眼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
此外,生态环保项目也成为PPP关注的重点领域。“PPP有利于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有利于让百姓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有利于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郭夏说。
法治框架护航PPP推进
从各地PPP项目的推进可以看出,立法先行、依法推进是其重要特征。从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至今,各地、各部门推进和规范PPP的法规文件相继出台——
北京市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出台《城市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操作指南》。财政部印发《财政部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4月以来,各项涉及PPP法规的文件高频率出台。
其中,既有对项目操作流程的规范,也有对政府责任的界定和权力边界的约束。例如,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对政府履约责任进行了明确——“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部门调整和负责人变更,不得影响特许经营协议履行”。
“大家对PPP模式的推动寄予厚望,但是具体怎样去实施,现在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要充分运用法治手段大力推进。”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在完善法规制度的同时,还要加大案例指导。他说:“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以及具有成熟经验的地方,收集案例,加强案例指导。”
全程监管严防项目风险
此次推出的1043个PPP推介项目,总投资高达1.97万亿元。PPP将通过吸引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充分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下一步,如何保障这些项目顺利落地、高效推进,在专家看来,需要政府和社会合作方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契约意识和信用意识,依法行政,诚信守约,照合同办事,并依托公正的法治体系给各方利益以坚实的法律保障。
“有的省份提出的PPP项目数量很多,投资总量很大。”罗国三表示,尽管目前项投数量多,但从全国看,签订合同的比率仍有待提高。真正要让PPP项目叫好又叫座,还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跟进。
相关专家表示,随着我国PPP在诸多领域的探索和发展,将形成相对完整的PPP政策框架体系,为PPP未来推广创造一个健全的制度环境。这个过程,需要全过程监管的跟进,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将法治精神贯穿在投资体制改革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