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期在夹缝中觅食的地炼企业而言,过惯了“少油”日子的他们,最近可能会因上游关键环节的松动,看到改善的曙光。
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进口原油使用评估情况的公示》,初步确认该公司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年。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明石化)人士认为,因事关使用资质问题,此事对企业影响肯定很大,但效果仍需观察。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相比于进口原油使用权,民营炼厂更希望进口权放开。现在放开的使用权,可能是配置进口权的前奏。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家是在逐步放开进口资质,大方向没有问题,但从能源稳定的角度看,这种放开可能只是小范围进行。
进口原油使用权开闸
在漫长的等待中,山东民营地炼企业对进口原油的争取,终于撕开了一道口子。经过为期4天(5月22日~25日)的现场查验和核实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通过国家发改委网站,对东明石化进口原油使用核查评估情况进行公示。依据发改运行[2015]253号文件有关用油数量核算办法,初步确认东明石化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年。
发改运行[2015]253号文件于2015年2月9日发布,全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
在东明石化官网上,企业掌舵者李湘平指出,国家放开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将为包括东明石化在内的民营炼油企业提供新的、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来自金银岛的信息显示,对于此次进口原油使用权的申请,山东共有26家地炼企业提交申请材料,但由于进入门槛较高,很大一部分地炼企业难以入围。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表示,东明石化成为第一家获得进口原油资质的地炼企业并不意外,公司是国内地炼龙头,并具有千万吨级加工能力。
相关资料显示,之前昌邑、华星、正和等地炼虽已开始加工进口原油,但这三家地炼均有中化的央企背景,使用的是中化1000万吨的进口原油配额。
在李彦看来,东明石化的民营背景,意味着国家对民企开放上游资源、打破进口原油垄断的承诺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对民营地炼而言无疑是新的里程碑。
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受制于原油不足等因素,山东地炼的开工率多年在40%左右。进入2015年以来,42%~45%的开工率已是高位。对此,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认为,相比于东明石化的1500万吨产能,以及山东地炼40%左右的开工率,今年如能拿到750万吨,数量已相当可观。
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4月份的消息显示,进口原油使用权今年会先放开十余家,估计能放开3000多万吨,作为地炼企业生命线的油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进口权放开已在路上?
“光有一个进口原油使用权的话,意义也不是特别大,后续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大。”卓创咨询原油分析师朱春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朱春凯担忧的是,虽拿到750万吨使用指标,但原油进口权依然为巨头掌控。事实上,进口原油使用权虽然开闸,但地方炼厂在进口环节仍需通过中联油、中联化、中海油、中化集团、珠海振戎等五家企业代理进口。
据了解,我国的原油进口资质分为国营和非国营贸易两类,国营资质企业进口配额实行的是自动许可,国家不会对进口数量进行上限限制。不过,“非国营进口”进口资质实行的是配额管理限制,目前拥有资质的有23家企业,其中“中字头”公司占据半数以上。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3.1亿吨,同比增加9.4%。然而,非国营进口配额一共只有2910万吨,不到总进口量的一成。在林伯强看来,原油进口使用权虽然放开,但却没有说明谁提供进口原油,“万一中石油、中石化这几个巨头不提供呢?”
对于750万吨指标能否全数拿到,东明石化方面称,“这个还不太清楚,还要看后期(落实情况)”。“放开使用权,或许是进口权放开的第一步。”林伯强分析认为,从活跃市场的角度看,再给有资质的民营炼厂一些进口权,也未尝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3月30日,卡塔尔两大石油巨头Qatra for Investment & Devel-opment和Hamad Bin Suhaim Enterprises向外界宣布,已与东明石化签署初步协议,以50亿美元收购该中国企业49%股份。对此,隆众石化网分析师张萌认为,如果东明石化能够获准进口原油,他们的首选可能就是卡塔尔方面,毕竟他们是有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