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垃圾分类为何只见形式不见效益

   2015-05-29 钱江晚报2270
核心提示: 数据显示,首批试点10个生活小区、2209户,小区覆盖率为7.7%;2013年年底,新增3个小区、1112户,小区覆盖率达10.1%;2014年参照杭州市考评要求,再次推进46个小区,合计开展59个小区、10103户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达到45.7%,开展的户数占城区总户数的35.3%。

在我市的大部分小区里,基本上都能看到红、黄、蓝、绿四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红色的投放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日用小电子产品、过期药品、杀虫剂、废旧灯管等;绿色的投放厨余垃圾,剩菜剩饭等食物残余;蓝色的投放再生利用价值高的,能进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比如废纸、塑料、玻璃、金属、橡胶等;黄色的则投放除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包括污染或无法再生的纸张、玻璃制品、废旧衣物、烟蒂、灰土等等。

2012年9月开始,我市参照杭州城区模式,按照“厨余、可回收、有毒有害和其它”四类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市环卫处发放入户资料、安装小区宣传栏、发放分来垃圾桶和分类垃圾袋。新安江环卫所落实车辆,对垃圾分类运输。

数据显示,首批试点10个生活小区、2209户,小区覆盖率为7.7%;2013年年底,新增3个小区、1112户,小区覆盖率达10.1%;2014年参照杭州市考评要求,再次推进46个小区,合计开展59个小区、10103户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达到45.7%,开展的户数占城区总户数的35.3%。

一个个数字看起来很漂亮,可打开周围的垃圾桶,各种垃圾仍然混杂投放,免费发放的可降解垃圾袋被用来装其他垃圾……垃圾分类试行已有数年,为何成效依然不高?

垃圾分类扔,回收却是“大杂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目前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占用大量土地,并且引发很多环境问题:苍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然后通过分类、清理运输、回收利用使之变成新的资源。这样既减少占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变废为宝,产生新的能源和效益,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

可是虽然建德有不少小区内采用了分类垃圾桶,但仍有不少市民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投放,不知道什么是可回收的垃圾,什么是有害垃圾。

另一方面,经过一些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之后,有些市民开始懂得垃圾怎么分类怎么投放,可是,当他们看到环卫所的垃圾车又把分类好的垃圾倒到一起运走了,市民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

市环卫处一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完整的收购、运输、销售、加工、成品市场等组织的再利用产业体系的支持,垃圾分类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城郊部分废旧物资回收点搬迁的搬迁、停业的停业,对居民来说废旧物品回收都是个大问题,他们不知道处理到哪里去,而且,一个500毫升的塑料瓶收收只是几分钱,废纸也是2角钱一斤,这样老百姓就没积极性去做垃圾分类的。”

“这项工作是开展了3年,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小区里多了几个垃圾桶。”有居民这样对笔者说道。

垃圾分类究竟难在哪里

截至2014年12月,市环卫处垃圾分类生活小区配置了垃圾桶以及相关配件444件,制作安装单元垃圾分类宣传牌800余块,发放入户宣传资料7000余份,发送厨余垃圾分类垃圾袋193万只,可以看出,对于垃圾分类,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可为什么不见成效,环卫处表示:“建德没有专门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垃圾分类后后不能产生实效,那这项工作只能是半途而废。”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更是一场持久战。垃圾转运、处理无法满足分类需要,老百姓精心分类的垃圾最后被一辆垃圾车又混装运走、成了“一勺烩”。市环卫处工作人员说,如果垃圾分类尚未构筑起分类投放、运输、处理的系统,垃圾分类后混收混运依旧,肯定难以破解整个垃圾分类的困局。

分类投放是基础;分类收运是保障;分类处理是目的;垃圾分类最终的目的,这个目的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变废为宝。但是,我们垃圾末端处理配套严重滞后,无法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最后还是采取集中填埋或者是焚烧等方式处理。这样做,之前所有的环节都失去了意义。希望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困境,拿出有效措施,真正把这件好事做好。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