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突破制约因素推进水污染治理

   2015-06-02 中国环境报2780
核心提示: 2014年4月,昌平区环保局对温榆河上游东沙河、南沙河、北沙河、沙河水库、温榆河昌平段沿线的排污口进行监测,取样监测21个,仅两个排污口达标,其余排污口均超标;对温榆河土沟桥断面水质每月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均未达标。

随着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温榆河(昌平段)为主的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着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的正式出台,表明国家在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机制方面决心更大、力度更强。为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北京市昌平区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上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治理之路。

昌平区水污染防治主要问题

2014年4月,昌平区环保局对温榆河上游东沙河、南沙河、北沙河、沙河水库、温榆河昌平段沿线的排污口进行监测,取样监测21个,仅两个排污口达标,其余排污口均超标;对温榆河土沟桥断面水质每月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均未达标。

昌平区水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水污染防治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群众对水环境恶化的严峻性还缺乏认识,全社会尚未形成惜水、爱水、节水的广泛共识;水环境统筹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部门职能分工不够科学合理,存在交叉、扯皮现象,各级责任划分不够明确,责任追究力度有待加大;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规模,为水环境治理带来较大压力;执法监管力度有待加大,部分企业和社会单位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不达标直排污水现象仍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不够,现阶段主要是以政府资金投入的模式推进城市水环境建设。

水污染治理的建议与对策

高度重视,明确部门责任。要清醒认识昌平区水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级层面加强协调工作,定期召开部门调度例会,重点协调解决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镇街层面建立属地管理长效机制,明确镇街工作职责;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职责,落实水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

整合资源,提升监管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大水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覆盖全区地表和地下水质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积极推进水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二是整合优化涉及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资源,强化水务、环保、住建、国土、农业、卫生等部门的联动,逐步形成全面、高效的水环境保护联合管理运行机制。三是加大对取水和排污的联合执法力度,健全完善排污费收取率、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和排污达标率等各项指标的管理与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保审批责任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各类污染源产生。

重点突出,开展综合治理。一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今年计划建成阳坊再生水厂,启动昌平二期、沙河二期、小汤山和流村再生水厂建设;完成城镇污水厂配套管网32公里;完成温榆河流域河道沿岸19个排污口的综合治理等,确保2015年全区污水处理率达72%,新城污水处理率达90%。二是加快中小河道治理。分4阶段对全区17条中小河道进行治理,治理长度121公里。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东小口沟的治理,启动第二阶段9条河道的治理。三是加快排污口截污治污步伐。4月以来,针对部分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实行移动式泵站车辆现场处置和污水拉运至污水处理厂等方式处理。四是加强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当前农村地区的86处污水处理设施中仅有26处运行。下一步将研究农村地区污水治理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运输和处理,制定、出台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改造以及运行管理办法,强化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通过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推进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专业化管理。

建立机制,强化执法效能。探索建立水污染防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各部门、各镇街的年度绩效考核;探索镇街河流跨界断面水质保护新机制,划分全区各镇街水域范围,以每个镇街为一个控制单元,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在各控制单元设置出入境断面,参照北京市环保局断面补偿办法计算各镇街断面补偿金额。按照新《环境保护法》赋予的职责,对破坏水源安全、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从严从重处罚,对因污染造成重大损失的属地领导或企业负责人,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切实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监察水平和监测人员的业务技能,确保新《环境保护法》、“水十条”等的贯彻落实。

创新方式,促进社会参与。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主导和带动作用,通过政府补贴和奖励政策,激发社会单位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建立服务价格合理、融资灵活多元、政策支持有力、政府监管到位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采取BOT、PPP等运作模式吸引社会投资。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政策资金支持,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管网、再生水管网和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整体提升全区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