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提速降费,运营商如何演绎流量经营新变奏?

   2015-06-05 中国通信网2450
核心提示:短短三个月,李克强总理三次督促,这样的频次似乎史无前例——自今年全国“两会”以来,来自国家顶层的高度关注,使得提网速、降资费成为最为火热的话题。在一片“降”声中,电信运营商又一次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短短三个月,李克强总理三次督促,这样的频次似乎史无前例——自今年全国“两会”以来,来自国家顶层的高度关注,使得提网速、降资费成为最为火热的话题。在一片“降”声中,电信运营商又一次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谋变:压力下的抉择

面对顶层的频频关切和民众的殷殷期盼,电信运营商的反应比较迅速,在今年的“5·17”期间几乎同时公布了“提速降费”的具体方案。中国移动推出八大举措降网费、四大工程提网速;中国联通则出台五项措施提速降费;中国电信也上线了提速降费十大举措。仔细对比三大运营商的新方案,不难发现,虽然三者不尽相同,但其提速降费的路径颇为相似,在固网宽带上,以免费提速的方式,降低单位带宽价格;在降费举措方面,重点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了流量经营方面。而这样的结果并非偶然,在电信运营商KPI考核规则的现实语境下,在4G投资扩大、传统语音业务萎缩、增量却不增收的潜台词下,流量经营模式的创新为降资费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平心而论,在三家运营商列出的降费清单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不少实惠之举。中国移动的流量资费降35%以上;中国电信今年流量资费平均降幅将达到30%左右;中国联通也亮出了一系列举措,流量资费降低20%左右。同时,三家运营商都推出了流量不清零等业务:中国移动年流量包不清零;中国联通10元包1.5GB流量包,跨月不清零;中国电信套餐剩余流量可分享给其他人,在部分地区试点转赠服务。

然而,电信运营商的方案虽然拿得快,却距离民众的期待还是有点远,名目繁多的降价方案非但没有让大家欢呼雀跃,反而淹没在“换汤不换药”、“缺乏诚意”、“隔靴搔痒”的吐槽声中,诸如夜间流量非常鸡肋、优惠项目看起来很美但门槛太高等言论铺天盖地,让电信运营商始料未及。如果不尽快出台新的实际举措,这一轮的提速降费方案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不仅面临“出师未捷”的尴尬,甚至还会产生更多负面的影响。

面对市场呼声,中国电信率先响应,在部分省份试点推出了流量转结服务:电信用户可以通过“流量宝”把上月套餐内剩余流量转换成流量券,下月继续使用。但消费者想要的“流量不清零”是永久性的,“流量宝”所能够提供的仍是有使用时间等条件限制的流量服务,能否被市场及用户认可,需要时间来验证。

嬗变:流量经营谁主潮流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三家电信运营商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389.6亿元,其中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速达87.9%,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701亿元,同比增长41.7%。这组数据也证实了消费者庞大的流量需求。近年来,数据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业务也替代语音、短彩信等传统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营收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流量经营逐渐成为电信运营商增量增收的关键举措,如何对流量经营模式进行创新,这是电信运营商必须直面的新命题。

面对流量的高速增长,民众对流量使用的诉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流量过期不清零、流量转赠、用流量置换语音或短信等业务,这些多样化的需求促使流量从单纯的数据业务向流通转变,流量在互联网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属性不断强化,“流量货币化”概念一时间变成了香饽饽,吸引着各大电信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投身其中,各显神通。

其实早在2014年年初,中国电信就推出了“流量宝”这一主打“免费”的流量管理平台,并推动电信行业“流量货币化”的进程。在“流量宝”新模式下,商家向电信综合平台购买流量币,用户完成商家任务获取流量币,流量币可直接兑换成流量。值得称赞的是,流量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流通,具备“小额、不清零、可转赠”的特点,可通兑电信、移动和联通的三网流量、三网话费,以及海外流量卡等,打破了传统的三家电信运营商间流量不能互转互动的限制。

随后,联通、移动、淘宝也先后推出类似业务。中国联通推出的“流量银行”是一个针对3G、4G用户的流量管理与交易的平台,也是借助“流量货币化”来强化用户对流量的认知和体验。中国移动则推出了自己的流量交易平台——爱流量,其与电信、联通推出的流量平台并无明显差别,也可实现“买流量”、“赠流量”、“发红包”、“赚流量”等功能。不过,“爱流量”限制注册用户必须为中国移动用户,该平台上所有流量获取、买卖、转赠等的对象均必须为中国移动用户。

除此之外,虚拟运营商也逐步加入战局,阿里联手三大运营商推出面向网购用户的“流量钱包”,用户在淘宝、天猫购物或参加商家活动,即可获赠一定的流量,而且这些流量可像零钱一样“零存整取”,快速提取到手机号码或转赠给家人朋友,兑换成联通、移动、电信等运营商的全国流量包。另一家虚商巴士在线推出的“10020流量银行”则突显了互联网金融思维,以实现免费通信、高额收益为卖点。

由企业向电信运营商购买流量提供给用户免费使用的后向模式是流量经营模式创新的又一大趋势。这种模式在2013年开始流行起来,随着竞争的加剧,互联网企业向用户补贴流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新营销手法。去年年初中国电信对外宣布成立综合平台开发运营中心,明确以流量后向经营为主,并尝试三家运营商流量经营的合作,而其主打产品就是“天翼流量800”。该平台先后与包括UC、高德、网易、搜狐等各互联网细分应用市场的企业用户合作,采用打破常规的“用户消费,企业买单”方式。

这种方式,跳出传统运营商思维,摒弃业务收费的传统模式,利用流量打通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通过综合性的网络服务包深挖流量的商业价值。业内分析认为,这种“流量后向经营”的新运营模式,能够消除广大用户使用流量的顾忌,激发用户新的信息服务需求,从而促进互联网合作伙伴的业务发展。

中国移动于去年8月推出了一款流量后向计费产品——流量统付。流量统付业务指个人用户通过2G/3G/4G网络访问互联网时,产生的数据流量费用减免,由集团客户后向统付,其概念和做法与“天翼流量800”差别不大。

虽然目前流量后向经营模式从体量上还远不能和前向模式比肩,但就发展趋势而言,承载运营商商业模式转型和互联网化的后向模式,被视为电信运营商在OTT冲击下破局的突破口。在传统基础业务面临OTT挤压的情况下,围绕流量经营入口并切换到互联网应用入口的后向经营模式,将是运营商电信业务创新的“新常态”。

应变:流量经营趋向打造生态系统

在迈出第一步、第二步后,流量经营的未来之路又该如何走?这是摆在每个流量产业链企业面前的问题。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对电信运营商的未来发展轨迹有一个预期。华为运营商业务BG总裁邹志磊在巴塞罗那MWC2015大会上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电信运营商业务会经历四个红利阶段,包括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数据红利和信息红利。现在人口红利在很多国家都已经走到头了,随之而来则是流量红利,这也是电信运营商正在经历的。在下一阶段,电信运营商需要把纯管道升级为智能管道,通过大数据分析等让自己“管道”里流淌的数据产生更大价值。在此之后的信息红利则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4.0等有关,让电信网络成为各行各业的使能者,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蓝海。

后两者目前来看离电信运营商还较远,现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人口红利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和4G的发展,流量红利阶段已经启动并且开启了高速模式,随着中国“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启动,流量红利对于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性日益重要。

3G时代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采取粗放式的发展策略,拉动总流量呈指数级上升,但“量收剪刀差”却未见缩小。知名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4G时代来临,电信运营商通过大规模建网,提升了网络数据传输能力,进而改善了用户体验,推动运营商数据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但是这部分收入增长主要是由用户直接消费流量所推动的,运营商只是将数据流量和通话时长进行简单的打包出售,对流量经营并没有达到精耕细作的程度。

由此可见,精细化运营,将成为进入4G时代后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的主要着力点。流量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在经历粗放型流量经营的洗礼后,三大运营商如今在流量经营方面的思路更为成熟,而打造自身的流量生态系统,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表示,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将日渐成熟、丰富,从用户角度出发,合作共赢,打造更为健康的移动娱乐生态圈将是大势所趋。

在这个生态圈中,电信运营商要跳脱出单纯抢用户数量、砸钱补贴等粗放竞争方式的怪圈,更不仅仅是卖流量,而要认真思考如何升级智能管道、如何更好地经营流量,在此基础上,经营流量背后的庞大用户群体。流量经营也不仅是通过流量货币化、后向流量等方式卖流量,更需要在流量上叠加新服务、叠加各种创新应用,逐步衍生出差异化的竞争方式与互联网企业竞争,同时进一步促进三家运营商之间的良好竞争。要做到这些,电信运营商需主动打破封闭僵化的思维,正确认识流量的本质和经营方向,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变化思路,有点新玩法,一要简化套餐,这是适应流量经营的必然转变。二要实现对不同服务标准的分层收费,细分市场,提供丰富、多层次的服务。三要与互联网企业实现合作共赢,不能简单地只是以网企为用户,要不断创新通信产品,挖掘更多市场价值。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