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作为缓解地方债务风险与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多个层面被寄予厚望。2014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广PPP 模式,随着财政部于2014年11月公布第一批30个示范项目(总投资1800亿元),新一轮PPP大潮正式开启。
而在环保领域,以政府采购服务为核心的PPP整体解决方案模式与正在或即将实施的大气、水、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将引领的由总量减排走向质量改善的趋势相契合。政策加码与环保需求合力之下,环保PPP项目大量涌现。在5月25日发改委上线的PPP项目库中,环保类PPP项目数量最多,总计能达到370个,数量上占比达到35%。然而,环保PPP项目的总投资额却仅占项目库总投资额的8.5%。
环保PPP项目中水务项目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是我国PPP实践经验积累较多的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操作得都比较熟练,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亟待模式创新。
此外,环保PPP也对环保企业技术、资金、管理及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资本助力下的行业加速并购整合和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市场资源逐步向“平台”和“接口”集中。
此轮PPP大潮中,能够真正整合资源、找到与项目周期匹配的长期资本、具有强技术实力(工程能力或运营能力)的企业有望斩获大单。当然,我国环保市场的地域属性也使得一些区域型公司在获取当地PPP项目时或具备一定优势,阶段性订单及业绩弹性亦值得期待。
重点提示
5月25日发改委上线的PPP项目库中,环保类PPP项目数量最多,总计能达到370个,数量上占比达到35%。但总投资额在1700亿元左右,仅占项目库总投资额的8.5%。环保PPP项目中水务PPP项目数量居首,且多为新增项目,而流域管理项目数量不多但投资规模较大。
据梳理发现,5月25日发改委上线的PPP项目库中,数量最多的为环保类PPP项目,总计能达到370个,数量上占比达到35%。但数量最多的环保类PPP项目,总投资额在1700亿元左右,仅占项目库总投资额的8.5%。
环保类PPP项目中,水务类项目,如污水处理、再生水、自来水等项目最多。诸如水务、垃圾处理等项目的单个项目投资额度相对较小,项目平均投资额度在3亿元左右,还有大量千万规模的小项目。
诸如流域治理、生态园区建设等项目投资体量要相对大得多,但推出的项目数量较少。列入发改委项目库的,如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投资总额达到125亿元。
环保领域PPP项目,现多为新增项目,预计主要采用BOT或BOO方式运营;也有少量存量项目需要改造或移交,采用ROT或TOT方式;有个别地方政府财力紧张的,还明确指出要通过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的方式,融资所得用于新建管网建设。
垃圾处理、水务项目由于运作多年,且属准经营项目,即项目本身有部分使用者付费的经营收入,政府和投资者都比较欢迎。但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公园等为准公益性项目,投资体量大,又多依靠政府付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还仰赖于资源或项目的合理搭配。
另外,数量众多的垃圾处理或水务项目中,有不少属于区县基层政府。这表明了基层公共服务有较大缺口,但基层政府财力是否能负担;另外,千万规模的PPP项目,需背负较高的交易成本,是否划算——也是问题。
数量多、投资额小
5月25日,发改委上线的PPP项目库共收纳了1043个项目,总投资额度为1.97万亿。其中,环保类PPP项目总计365个,总投资额为1680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度仅为4.6亿元,与项目库平均投资额18.9亿元相比,要小得多。
上述统计的365个项目,多纳入市政、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领域。园区综合项目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涵了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子项。
具体而言,垃圾处理类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灰渣填埋、固废医疗垃圾处置、污泥焚烧发电等多种类型,项目数量为85个左右,总投资额为314亿元。
水务项目,包括供水、再生水、污水处理等,是环保类PPP项目中的大头,安徽省推出了55个水务项目,贵州推出了26个,内蒙古有22个。
海南某县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各地都要求无害化,对环保要求较高,而且污水、垃圾等项目技术比较成熟,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监管也比较容易,可以选市场上专业人士参与监测,处理厂的数据每天都能看到,引入社会资本能降低政府开支,是个不错的选择。
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PPP的指导意见中,均表明适宜市场化运作、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诸如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比较适宜采用PPP模式。
济邦咨询董事总经理李竞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垃圾处理和水务项目,是我国PPP实践经验积累较多的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操作得都比较熟练。这些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技术门槛不太高,且投资额度不算大,所以推出的项目较多。
不过,发改委业已公布的项目库中,各个项目的情况差异较大。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有些项目一经发布,很快就有投资者联络,目前正在谈判过程中;有些项目原来早已公开,并试图采用PPP模式运营,但最终未谈妥,回到由政府出资建设的传统路径上;而有些公开的项目目前仅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尚未立项,土地拆迁难度较大。
除了纳入发改委项目库的,各省市公布的PPP示范项目中,也有大量垃圾处理和水务项目,一些项目业已落地,也有部分项目进入了实质谈判签约阶段。
基层政府积极参与
项目的省际分布差异较大。北京此次公布了共计12个环保类项目,投资额度总计约为240亿元。浙江仅有6个环保PPP项目,投资额为30亿元。而上海目前尚未有PPP示范项目公布,据媒体报道,上海预计很快将由发改委牵头推出首批PPP示范项目。
数量最多的属安徽省。安徽此次共有69个环保项目入库,总投资额为198亿元。其中,有35亿元的垃圾处理项目,55个水务项目投资额达到163亿元。
如安徽宿州埇桥区共有10个环保项目入库,包括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水回用工程二期、老城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淮水北调配套地表水厂项目等。10个项目中投资额最高的为3.5亿元,共有3个5000万规模的项目。
再如芜湖市下共有5个区县,推出8个环保类项目,投资额度从5200万元到8亿元不等。
有专业咨询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区县级政府的项目投资风险相对高一些,一些区县政府每年财政收入仅有几亿或几十亿,财政承受能力有限;有些基层政府还不具备一些配套条件,如很多企业有自流井,政府没法收取自来水费,自然也无从扣取污水处理费。另外,PPP运作成本较高,一些投资额度不大的,仅仅几千万的项目,如果采用PPP模式来运作,其实并不划算。
PPP模式相对复杂,运行成本较高,也是一些民营企业不愿介入PPP项目的原因之一。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副秘书长郑康彬表示,跟民营企业沟通时,不少企业直言PPP项目交易结构很复杂,参与方众多,政府的、购买方、供应商、专业机构、金融机构等,前期投入较多,后期效果如何变数较多。
虽说基层政府财力相对薄弱,不过国内大型水务公司在基层水务市场上,最近也是各种攻城略地,不亦乐乎。如首创股份4月29日公告,计划投资北京延庆县城西再生水厂项目,拟采用BOT方式;桑德国际5月15日公布,中标安徽省霍邱县姚李镇等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5月21日消息,碧水源中标新疆塔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BOT项目等。
君合律所合伙人刘世坚表示,水务市场现在好的项目不多,只能往基层政府发展;另外,随着国家层面大力推广PPP模式,业内对未来政策的预期是乐观的。
多采用BOT或BOO方式
拟采用BOT模式的环保类项目居多,即多为新增项目。
不过,也有少数存量项目,需要先提标改造再移交社会资本运营,即ROT或TOT方式,如吉林长春市推出了个11亿元投资额的排水公司污水提标及中水回用工程,拟采用ROT模式;长春市还推出了一11.5亿元规模的一厂、三厂改扩建工程,拟采用TOT的方式。
还有少数融资租赁项目。如青海西宁市推出了一个西宁市排水管网项目,拟将已建成的排水官网以融资租赁方式售后回租,融资租赁取得的资金用于剩余新建管网建设,该项目的投资额为4.8亿元。具体操作模式上,BOT及其变种,如BOO(build-own-operate)、BOOT(build-own-operate)出现频率较高。如汉中市城固县推出了汉中航空智慧新城供水厂项目,拟采用BOT、BOOT来经营。
根据发改委2014年印发的《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对于操作模式的选择有一个大致的区分:经营性项目,即经营收入能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可采用BOT、BOOT等推进;准经营性项目,即需要政府补贴部分资金或资源的项目,可采用BOT、BOO等推进;非经营性项目,即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可采用BOO、委托运营等推进。在BOT模式的经营期内,社会资本对项目本身是没有所有权的;BOOT是社会资本对项目拥有所有权,并加以运营,合同到期再移交;BOO 则是社会资本对项目拥有所有权,且最后没有移交环节。
刘世坚指出,这三种模式要根据不同项目加以选择,如地铁项目,政府肯定不会允许社会资本对此拥有所有权。BOO方式,资产归社会资本所有,这是一些社会资本乐于见到的,因为最后资产归自己处置;而政府方面需要考虑到,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是否有可替代的方式来满足这部分公共服务,因为环保类公共服务需求具有延续性,不能随便断掉。建银城投上海环保公司总经理辛强,在分享上海老港四期垃圾处理厂PPP项目的经验时指出,由于BOT运营企业对资产不拥有所有权,在银行贷款时可能会遇到麻烦,这需要在合同文本中允许金融机构对运营资产拥有一定的介入权限。
李竞一表示,社会资本对资产是否拥有所有权,这能方便去金融机构进行抵押担保贷款。但拥有所有权,涉及土地、资产等权限变更,手续会麻烦些,比如土地在转给社会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将资产转移回政府方时,都需要交付相应的税收。无论是BOT还是BOOT,对社会资本的收益情况并没有明显影响。
流域治理项目要搭建好框架
除了体量较小的垃圾处理、水务项目外,环保领域还有一些大体量的项目,如一些河流的综合治理,还有一些生态公园的建设。
发改委此次公布的项目库中,包括六个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如34.6亿元的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项目,56亿元的吉林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还有125亿元的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
鄱阳湖项目涉及1422个村镇小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预期日处理120万吨生活污水,污水收集管网1万公里,日收集转运1万吨生活垃圾。至于采用何种PPP模式,是“可洽谈”的。
生态公园类,如40亿元投资额的宿迁市六塘河湿地公园,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含水域);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项目总面积140万亩,造林62.5万亩,封山育林育草77.5万,总投资额大致在12.7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以前涉及环境综合治理或生态公园,多采用BT的模式,实质就是给政府融资,政府再在三五年之内还款,但现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三五年较短的期限,还债压力较大,需改造成更长期的PPP项目。
较少经营性收入,是流域综合治理或生态公园的主要特点。刘世坚表示,流域综合治理关键在于没有第三方付费,基本完全靠政府付费,这类项目公益性较强。这些项目要想吸引投资者,政府要么给补贴,要么匹配资源,如土地或其他经营性资产。
一位参与地方生态公园建设的咨询人士表示,一些公益性项目其实可以搭配其他资源,土地政策现在有障碍,但资源并不仅包括土地。如一些生态公园,除了公益性的林地外,还可以允许一些其他经济作物的开发,如果投资方刚好懂得林地经营,这并不比土地差。
李竞一表示,综合流域治理投资规模较大,因为它是由一系列项目综合组成的项目包。环境综合治理,政府是产出导向,以达到某个既定的标准来付费,要取得这个效果,路径有很多。如要让某片水系水质达到某个标准,可以治理周边垃圾、定期抽取水系的污泥;也可以从上游开始加以治理,上游截留治理、河道整治等——这些考验社会资本的智慧。
李竞一进一步表示,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诸如建设海绵城市目标的提出,未来综合治理项目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