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重塑能源生产消费体系须转变四种模式

   2015-06-08 法制日报 2920
核心提示:近期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资源利用提出“更加高效”的明确要求。

近期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资源利用提出“更加高效”的明确要求。

在《意见》设定的具体要求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40%至45%,能源消耗强度要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要大幅提高。

对于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的中国来说,上述目标的提出无疑是一种近乎于严苛的自我约束,而能否实现及其中难题的破解,更加引人关注。为此,《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

要把节约放在首位

记者:生态文明对资源利用的核心要求是什么?

戴彦德: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反映人类进步与自然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是对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工业文明的超越,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深刻反思的结果。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以及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均意义重大。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要建立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由此,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资源利用方面,要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以煤为主是最大问题

记者:您所倡导的重塑能源生产消费体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何种意义?

戴彦德:重塑能源生产消费体系,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要通过变革发展理念、推进效率革命、加快技术升级、整合系统创新、改革体制机制,大幅提升能源效率,显著优化能源结构,全面转型工业、建筑、交通、电力等发展模式、技术路径,形成全球领先的新的节能、环保、低碳竞争力。

作为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面临的能源转型压力十分巨大。2013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占全球的22.4%,但创造的GDP仅占全球的12.2%,单位GDP能耗与发达国家相差4至6倍。

以煤为主是我国能源领域的最大问题。受资源禀赋限制,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呈反向关系,许多国家油气用量接近70%,而我国则是煤炭用量占到60%以上,这是造成我国大范围雾霾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

如果继续这种传统能源发展方式,设想未来达到目前发达国家人均能耗水平,无论从资源保障、生态环境,还是能源安全、经济代价看都难以支撑。

此外,发达国家普遍把能源转型作为新一次工业革命重要内容,力图重构新的全球竞争优势。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如果我国再不迎头赶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可能进一步拉大。

各国普遍制定目标

记者:发达国家在能源转型上有哪些动作?

戴彦德:随着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化石能源大规模利用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环境污染等难题也日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推进新一轮的能源转型、构建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正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并普遍制定了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的目标。

美国提出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相比2008年水平减少40%。美国落基山研究所甚至提出,到2050年美国将不再使用石油、煤炭、核能,仅依靠可再生能源和少量天然气,可以支撑美国GDP增长1.58倍。

欧盟提出到2020年能效要比1990年提高20%,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提高到20%,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占到电力消费的97%。

德国提出到2050年一次能源总消费要比1990年减少50%,其中建筑领域能源总消费要比1990年减少80%,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60%,占到电力消费的80%。

丹麦的研究机构更是提出到2050年要全部用上非化石能源,实现彻底脱碳。

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记者: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难点在哪里?

戴彦德:未来,我国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既定发展目标,对能源需求的刚性增长仍将难以改变,如果按照经合组织(以下简称OECD)国家的人均能耗水平,能源需求将接近90亿吨标准煤,即使按照世界上能源经济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国的人均能耗水平,也要接近80亿吨标准煤。

然而这两种情景都不可能发生,因为资源没有保障,环境也没有容量,未来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推动能源转型,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大幅减少煤炭的需求,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源。

从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来看,到2050年正值建国100周年,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节点,届时,若能源消费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5亿吨标准煤,在此情形下,即使形成煤炭、油气和非化石能源三分天下的能源消费结构,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仍将高达40亿吨标准煤以上,同目前的状况相比,污染物的排放源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有增无减,环境状况将难以改变,但这一情形人均能耗已比OECD国家低了40%。

理想的状况是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并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才能从根本上消减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彻底回归碧水蓝天。但面对的挑战是,即便是在达到目前OECD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情况下,我国人均能耗比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仍要低80%,可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减少终端能源需求

记者:在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上,您有何良策?

戴彦德: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并非一蹴而就、一招一式可以完成的,必须全面、系统地予以推动。

在发展模式上,要转变增长方式,同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减少周期性浪费。

在供应模式上,要逐步增加高效清洁、低碳环保、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低碳和非化石能源的供给,减少经济发展对高碳能源的依赖。

在生产模式上,通过整合设计,变革理念、互联网加等手段,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终端能源的需求。

在生活模式上,鼓励并引导社会各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来减少能源的需求。以更加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