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史上最严环保标准倒逼出行业领军者

   2015-06-09 科技日报 1720
核心提示:水污染是造纸产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山东造纸业摆脱了脏、乱、散的局面,成为我国造纸行业的领军者,实现环保与转型升级的双赢。

第二看台

水污染是造纸产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山东造纸业摆脱了脏、乱、散的局面,成为我国造纸行业的领军者,实现环保与转型升级的双赢。

环保高标准倒逼造纸业减排

以秸秆制浆造纸的泉林纸业地处山东高唐县。5月,行走在泉林纸业的污水涵养湿地,水流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锦鲤在水草间穿梭,不时有水鸟从芦苇丛中惊起。这样的景象,20年前却难以见到。“一家企业污染一条河。”山东省造纸行业协会理事长王泽风说,上世纪80年代,山东省造纸厂超过1000家,产能普遍只有三五万吨。生产麦草浆的高污染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外排,导致河流黑水泛滥,臭不可闻,很多河流鱼虾死绝。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山东加大对造纸行业的环保执法力度,倒逼纸企加大环保投入。同一时期,山东大规模关闭污染较大的小造纸、小草浆企业,发展废纸浆和商品木浆。

2003年,山东省率先发布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启动以环境标准倒逼“两高”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思路。这一标准采取逐步加严的办法,到2010年全省所有企业执行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即COD(化学需氧量)重点保护区执行60mg/L、一般保护区执行100mg/L,远远严于原国家标准。王泽风说,环保标准的提高产生两大效果:一方面,大型造纸企业纷纷加大在环保设施上的投入,污水处理标准远高于同行业企业;另一方面,大批排放不达标、管理水平低的中小企业被关停,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

治污中找到转型升级路

环保高标准的步步紧逼之下,山东省一大批造纸企业倒下,也有一批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以适应日益收紧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由此生机勃发。

国内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商华泰纸业1999年从德国引入第一条新闻纸生产线,当时接近5亿元的成本,对华泰纸业是不小的投入。华泰纸业总工程师张凤山说:“当时考虑的因素是这套设备使用废纸制浆,排放COD浓度低而且耗水少,能很大程度减轻原料和环保压力。”事实证明,新设备环保效果好,经济效益同样出色。随后,华泰集团又斥巨资引进三条生产线,一举奠定国内新闻纸“龙头老大”的地位。

“以前做环保是负担,现在做环保挣钱。”泉林纸业副总经理贾明昊说,泉林纸业通过自主创新,不仅成功解决秸秆制浆和造纸的污染问题,还从中找到“变废为宝”的新商机。

“我们改进了蒸煮工艺,提取秸秆纤维素的同时,对秸秆木质素进行磺化降解,产生黄腐酸肥料,使传统制浆‘黑液’有了更高的利用价值。”贾明昊介绍。

环保何以成为转型催化剂

以环保促转型,是山东省摆脱造纸业“脏、乱、散”局面、跃升为中国造纸业最强省的“秘诀”。

年浆纸产能超过400万吨的太阳纸业是中国造纸业龙头企业之一。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说,没有严格的环保标准,就没有今天的山东造纸业良性发展的局面。他说,山东省的环保标准让山东省造纸业实现优胜劣汰,既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又为积极治污的企业腾出了大量的市场空间,让市场实现了良性发展。

“提高环保标准不是将企业逼进死胡同,而是倒逼行业凤凰涅槃的有效举措。”王泽风说,回顾山东造纸业的发展,环保是重要的动力。他说,在环保压力下,山东造纸企业改变了粗放发展、要效益不要环境的模式,通过引入新设备、研发新工艺、发掘新产品来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和生产成本,最终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兼顾。

如今,山东造纸行业已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增长模式,转变为“资源—生产—废物利用—资源再生”的良性循环,中水回用、固废回收等技术在山东省造纸企业中使用普遍,以泉林为代表的一批造纸企业已成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典范。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