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这“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浙江省金华市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
狠抓“治水”“治气”工作,改善环境质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可见更洁净的水、更清新的空气、更优美的环境,也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金华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此中深意,将“治水”和“治气”工作列入“十大民生实事”,要求各地各部门不择不扣的抓好落实。
治水方面,编制出台《金华市治污水2015年实施方案》,开展 “全面提水质”十大工程,全力打好治污水十场硬战。即干流断面“灭劣V类”工程、“清三河”提升整治工程、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工程、城镇截污纳管扩面提速工程、农村“双治”扩面提升工程、产业倒逼转型升级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工程、城市服务业综合整治工程、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
系统完善组织、项目、资金、机制、执法等五大保障,如开工治污水项目231个、投入资金67.6亿元,其中市区项目70个、投资17亿元;开展6个轮次的铁腕执法行动,对击环境违法打击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确保 “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治污水目标的如期完成。
治气方面,编制出台《金华市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细化方案》,实施“三大战役”、完成“十大任务”,分别是以治理臭氧及前体物污染为主的夏季战役、以控制扬尘污染为主的秋季战役和以削弱外来输入性雾霾影响为主的冬季战役;“十大任务”,包括清洁能源、工业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扬尘治理、餐饮油烟治理、垃圾禁焚、烟花禁燃、秸秆禁烧、城市覆绿、绿色出行等。确保市区PM2.5年均浓度实现比2013年下降1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达到67%以上;各县(市、区)空气优良率(AQI)比2014年提升3%以上。
创新环保机制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金华面对这一改变,主动转变角色,积极创新环保机制与制度,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探索建立流域区域间水环境奖惩补偿制度。以改善各县(市、区)交界断面水质为目标,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赔偿”的原则,建立县(市、区)之间的水质奖惩补偿机制。其中,优于III类水的按流量给予相应奖励,劣于III类水的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收取污染物排放费。通过该办法,给县(市、区)戴上“紧箍咒”,推动各县(市、区)持续不断的进行保护和治理,最终推动流域总体水质根本性改善进而稳定达到功能区要求。
二是稳步推进总量管理5项制度建设。总结推广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总量激励、排污权指标基本账户、刷卡排污建设应用和排污许可证等五项制度创新经验,探索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将项目环评审批验收、排污收费、总量控制、排污交易、标准执行等环境管理要求体现到排污许可证管理中,使排污许可证成为政府监管的依据、企业守法的文书、公众监督的有效平台。
三是继续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项目审批“三优三提”,即“优化工作机制,提升行政效能;优化中介环节,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工作形象”。继续探索开展环评审批备案制改革,完善环评承诺与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行政许可事项动态管理,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前置环节,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清单制度,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目前审批时间已大幅压缩,如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等事关“五水共治”工作的重大项目,通过模拟审批,从过去的50天变为1天内出具预审意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以信息公示和信用监管为主线,落实“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工作责任。按照环保部“彻底脱钩”的新要求,实施隶属环保部门环评机构的脱钩改制。
四是建立公众参与体系。主要是发挥环保联合会作用,开展公众参与“环保六进”宣传、公众参与“群众点单”执法、公众参与“多元化解”信访、公众参与 “圆桌座谈” 环评、公众参与“专家联动”服务、公众参与曝光等六大活动,让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执法、监管、宣教、调解等各个环节,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完善法治监管体系,做到依法行政,贯彻全面依法治国
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金华环保工作也正是以此为指导,从完善法治监管体系入手,落实从高从严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权责法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继续完善环境监管机制。完善出台《加强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工作职责、理清责任边界,确保管到位、无遗漏,最大程度降低监管履职风险。
二是坚持从高从严执法。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和金华市环境执法监管从高从严“十条”措施,组织实施“环保风暴”执法行动,集中力量查处、判决、曝光一批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并实行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效果报告制度。目前,前半阶段“环保风暴”执法行动已经结束,共检查企事业单位603家次,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事业单位200家,立案查处23家、关停取缔6家、责令停产整治和停止建设15家、责令限期整改144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6家。
三是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专项整顿行动。豁免一批、排查消号一批、补办一批、验收一批、限期整治一批、关停一批,对历史存留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违反“三同时”规定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整治。
四是做好环境风险防控。建立推行环境信访约访联查工作机制,邀请信访人和新闻媒体等第三方,参与到信访处理过程中,切实提高环境信访办理满意度。
落实从严规范管理,打造过硬队伍,践行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至此,逃避责任越来越难,严肃问责越来越多。同时,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加码,被问责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在这一形势的倒逼下,金华市环保局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明工作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权力运行,建设一支纪律严明、公正透明、作风过硬的环保干部队伍。
一是围绕作风转变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部署开展“从严管理落实年”活动,组织实施 “学制度、明纪律、守规矩”和从严管理“四个知晓”专题教育,每周举行周一集中夜学,定期举办专题党课,加强理论武装,严以修身养性。
二是围绕加强内部管理开展“从严管理规范提升”活动。开展“从严管理规范提升”清单梳理工作。理出“从严管理制度清单”,对局机关各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健全和细化。进一步加强办文办会、三公支出、职务职称晋升、项目资金等工作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预防职务犯罪“168”系列行动,出台一个《关于切实抓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开展“六个一”活动(一次 “廉政文化进机关”专题警示教育、一次“自查自纠”、一次监狱现场警示教育、一次“正风肃纪”督查、一次“红色教育” ,建设一条“廉政文化走廊”等),建立“八项制度”(廉情分析会制度、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干部诫勉谈话制度、班子成员行风走访制度、中层以上干部廉政档案制度、预防职务犯罪日常督查制度、“一票否决”制度、集体学法制度等),预防和杜绝腐败行为;进一步加强内部考核和工作奖惩,建立内部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分级分类考核评议制度,对连续考核优秀、群众公认度高、工作实绩明显的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对工作考核连续处于后两名的中层干部,实行一年教育、两年诫勉谈话、三年免职。
三是围绕工作目标开展“狠抓落实”三项行动。将年度重点工作理成一张“干事清单”,并以此作为工作“作战图”,开展3个专题行动,狠抓落实。
开展“领导带头,一线攻坚”行动。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服务在一线改进、矛盾在一线化解”。
深入开展局领导“每周一查”活动,每周制定巡查督查计划,深入一线查处环境问题,通过实施环保监管“五书一谈”(环保建议书、限期改正通知书、处罚告知书和决定书、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整改指导意见书、行政约谈)机制,对发现的不同层次的环境问题采取事前建议提醒、事中指导整改、事发依法严处、事后跟踪服务的分类处置措施,强化问题整改的指导和督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深入开展局领导联系县(市、区)、联系企业的“双联系”活动,上门对接、主动服务,每月排出服务清单,到联系点宣传环保知识、服务企业审批、指导污染防治、帮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完善信访约访联查制度,对上级领导批示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难点复杂信访案件,实行局领导包案化解,采取邀请信访人员、新闻媒体或地方政府参与联查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对信访工作的监督,对各类信访问题一抓到底,直至矛盾化解、群众满意。
开展“精准发力,克难攻坚”行动。全力打好“治污水”攻坚战,统筹实施治气“三大战役”十项行动;专项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创建;深化总量管理五项制度创新,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制定实施年度生态环保综合宣传计划,努力营造公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等。
开展“每处一品再深化”行动。组织各处室(单位)要对照教育活动期间查摆出的整改目标,进一步开展对照检查,查一查“有没有整改到位、有没有提升空间、有没有新的问题”,制定新一阶段的整改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确定一个以上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每处一品”创建项目,抓好抓实,力争一批工作在省市环保系统创出特色、走在前列。
金华市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