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川崎治污经验 告诉我们什么

   2015-06-26 沈阳晚报1660
核心提示:毗邻东京的川崎是日本重要工业城市。上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起飞,川崎出现各种典型城市病。城市上空因工业排放整天烟雾弥漫,大气污浊不堪,

毗邻东京的川崎是日本重要工业城市。上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起飞,川崎出现各种典型城市病。城市上空因工业排放整天烟雾弥漫,大气污浊不堪,主要河流漂满各种生活垃圾,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中。因大量地方和农村人口涌入,交通、住宅、垃圾等问题也很突出。

但在过去几十年中,川崎市通过实际行动让自己从严重污染逐步走向绿色环保,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高新技术城市和环保城市。

政府引导

1、顺应时代变化,及时制定并落实发展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的战略规划。

川 崎市于1997年开始创建川崎环保城。环保城以位于川崎临海地区的企业为主体,以开发资源循环型、环境协调型产业作为经济振兴支柱,以实施二氧化碳减排、 实现工厂废弃物零排放为基本方针,打造相关产业集群,构建国际环境特区,实现环境和产业活动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0余年来,川崎环保城已逐步发展成为环保企业和研发机构集聚的新型高科技绿色环保工业带,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产业转移对该市经济造成的冲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示范效应。

2、完善法律法规,夯实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法治基础。

早 在20世纪60年代公布的《川崎市公害防治条例》,开创了全日本环保立法先河。创建环保城的宗旨就是建立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摆脱“大量生产、大 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为此,川崎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并配备了相关具体实施条例。比如,与国家制定的《环境基本法》、 《节能法》等基本法律,川崎市率先制定了多项实施条例和细则,如《川崎环境基本条例》、《川崎30项绿色环保措施》等。

3、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走节能环保之路。

日本政府和川崎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税政策,为推进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是税制改革。川崎环保城落户企业使用指定节能设备,可选择设备标准进价30%的特别折旧(即在正常折旧基础上,还可提取30%折旧)或者7%的税额减免(仅适用于中小企业)。企业还能享受一定年限的减免税措施。

二 是补助金制度。企业在引进节能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方面,得到了中央政府给予的相当于总投资额50%的补助(一般项目补助上限不超过5亿日元,大规模项 目补助上限不超过15亿日元)。川崎市为推广家用太阳能发电设备,给每个家庭补助7万日元/千瓦;为鼓励使用电动汽车,给予价差1/4的补助,以及停车 费、高速公路费等方面的优惠。

三是特别会计制度。川崎市大力支援企业节能和环保技术研发活动,特别是在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十分显著。

4、符合国家总体规划逐步推进,重点项目带动整体产业转变。

川 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首先是在日本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下实现的,同时它又通过重点项目实施(如污泥制生态水泥、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等)保证其处于引 领地位。可见,社会经济推动、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法规保障是基本前提;明晰城市产业特点、针对性开展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重点工程是关键。

企业行动

1、企业运用高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节能环保水平。

川 崎环保城的首要标准,就是企业自身要走在节能环保前沿。因此,对落户企业的节能环保技术水平要求很高,规定所有企业必须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引进了许多拥有高新环保技术的知名企业,包括钢铁巨头jfe集团、容器制造巨头东洋制罐集团、石化巨头昭和电工、再生纸业巨头科尔雷克斯集团等。其 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废塑料作为制铁原料循环再利用的项目。其原理是将废塑料经过分类、去杂、粉碎、成型等工艺,加工成替代焦炭的高炉原料,用于从铁矿石 中还原出铁元素。此项技术是该公司自主研发成果,在节省资源、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得到了国际业界的高度评价,并获得日本政府大奖。成立于2008年的 东洋制罐旗下塑料瓶再生精炼技术公司,利用独创先进工艺,年处理废旧塑料瓶2.7万吨,生产再生塑料瓶2.3万吨。值得一提的是,该项技术可以精炼出直接 生产塑料瓶的优质塑料树脂,实现了废塑料的永久性再循环使用。

2、企业携手合作实践政府制定的“零排放”环保政策。

川崎环保城的核心理念是“零排放”。为此,环保城在规划阶段做了大量调研,并成 立了“川崎零排放工业园区合作社”,致力于实现园区内各企业间排放物和副产品的相互利用,构建环保城内环保产业物流网络。环保城规定,对于固体废弃物,合 作社负责回收企业内产生的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废料,运往园区内相关企业循环利用;对于液体排放物,园区内设立污水处理中心,企业自身也要设置水处理设 施,以尽可能确保水资源循环使用;对于气体排放物,园区内建立先进有效的空气监测系统,成功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能源消耗和低效率操作。

3、企业共同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研发活动。

为 了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源循环型工业带和环境协调型社会,川崎环保城14家主要企业联合组建了非盈利法人——“产业与环境创造中心”,致力于联合研究如何 开发搞活资源能源循环型产业,如何建设环境协调型城市,如何建立有助于培育新兴产业的机制,如何为产业活动和环境保护提供更为宽松和有激励作用的政策等。 该中心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是能源工作组、资源循环工作组和国际环境特区工作组。其中,能源工作组负责研究如何将企业生产活动中能源消耗过程尚未充分利用 的部分有效回收,并转化为城市生活用能源;资源循环工作组负责调查并研究如何全面发挥资讯科技产业自身优势,促进不同企业、行业和地区间排放物、副产品、 废弃物的相互利用和循环使用;国际环境特区工作组负责研究如何建设高度产业化和环保化相结合的国际环境特区,并制定相关方案和措施。

科研合作

科 技主导、信息先行,扶持循环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川崎生态城建设的关键。为此,川崎市政府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签订了正式协议联合开发川崎市 循环经济模拟系统,在系统集成相关产业、居民区、商业区和公共区资源利用信息的基础上创建城市物流空间数据库,借助于相关软件和技术模型识别城市范围内存 在的废物资源化机会,为相关环保产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该系统是保证川崎市生态城顺利建设的关键,除了上述功能外,还能开展系统仿真,定 量化评估不同环境政策和不同环境技术结合应用可以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和相关经济及环境效益,为实现区域节能减排目标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川崎市政府积 极推进辖区企业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针对具体的环境治理技术和废物资源化技术进行联合开发,迅速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并尽快实现产业化。这种点面结合 的技术支撑体系在确保本地循环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了规模效益。

公民参与

1、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相得益彰。

日 本政府早在1971年就决定在小学教学课程中增加有关公害教育的学习内容,然后逐步发展至今天的环境教育,包括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和保护自然教育 三个阶段,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环保知识和理念。近年来,日本政府建立了环境数据库,把环境省的调查数据、非政府组织的信息和文部科学省的 环境教育信息综合到一起,然后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开放。日本的家庭环保教育卓有成效。家长随时随地都在通过一些简单事例帮助孩子认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比 如,从小就给孩子养成不随地丢垃圾、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环保习惯;告诉孩子废纸回收再利用可以保护森林;以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识别不同种类的废弃物品 等。日本关于节能环保的社会教育也非常普及。日本政府设立了节能日(每月第一天)和节能月(每年2月),还规定每年8月1日和12月1日为节能检查日,检 查评估节能活动以及生活习惯。川崎环保城的很多企业都面向市民开放,让市民通过实际观摩,了解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知识,强化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意识。

2、市民团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建设循环型社会。

川 崎市过去一直实施焚烧填埋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垃圾焚烧会释放新的污染,如二恶英等,且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也成为问题。川崎市民最先对此提出疑问,并于 1992年自发组建了名为“思考垃圾利用”的川崎市民联络会。联络会成立后,首先向政府提议转变垃圾处理方式,推行垃圾分类,加以综合、循环利用,同时相 继开展了推荐循环使用牛奶纸盒、旧衣旧布、可重复用饮料瓶等市民活动,并根据自身实践,制作了《我们改变了,商店就会改变》、《利用垃圾和落叶生产有机肥 的建议》、《川崎的不排放、不燃烧垃圾的市民行动计划》、《振兴地域经济的垃圾循环再利用的市民计划》等活动手册,在川崎市乃至日本全国引起了积极反响。

3、官民并举,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川 崎市成立了由政府官员、节能专家、居民代表和企业人士组成的“节能活动推进协议会”,其任务就是研究制定本地区的节能目标和实施计划。“协议会”经常开办 节能讲座,开展节能活动,如建立“无车日”,推广使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清洁电力等。“协议会”还派出“节能指导员”,进入家庭进行节能指导。这些具有专 业知识的“指导员”能够很快发现家庭生活中的能源浪费,进而提出节能建议。这种活动不仅为家庭节约了能源和电费,更提高了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