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崇州市规划任务项目共27个、涉及投资约133亿元,当地财政年收入仅约30亿元。“都说建智慧城市要政府舍得花钱,崇州没钱,怎么办?”6月19日,在成都举办的2015年中国西部国际智慧城市与智能家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崇州市市长助理叶志俊提出疑问。
清华大学数据产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赵勇介绍,这一问题在我国较为普遍——智慧城市建设单靠政府投入,而政府拿不出那么多钱。就我省而言,去年省住建厅对6个“川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进行阶段性考核,4个城市效果不明显。投入不足,被认为是重要原因。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与会嘉宾认为,根本在于变“政府主导投入”为“市场主导投入”,变“所有项目一起上”为“分出先后和重点”。
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沈益民建议,智慧城市建设应优先发展能市场化运营、具备赢利点的民生项目,如教育、健康、电子商务等,通过PPP等多种模式,让市场资金主导投入,政府以补贴等形式给予鼓励。
这和崇州的实践不谋而合。该市原计划财政投入1.2亿元,让公立医院用上HIS系统(一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后改为“企业研发、政府交服务费”模式,每年财政仅给服务费600万元。同时研发企业可将系统卖予私立医院、药店等,扩大覆盖面、增加收入。
赵勇认为,为避免项目同时上马导致资金紧张,政府应出台智慧城市规划,使建设项目分先后、分重点;可从地方最需要、最有特色的项目入手,获得最高的边际效益。如旅游产业发达的地区,则优先发展智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