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在日前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国政府明确承诺中国碳排放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为此将提交总耗资高达41万亿元人民币 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以达成减排目标。可以预见的是,除积极发展新能源之外,降低能耗的绿色建筑科技也将在未来的房地产开发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 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 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中国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在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看来,目前一些绿色建筑开发商出现两极分化误区:一是“伪绿色”,打着绿色旗号增加楼盘的知名度;另一个则是走入一个“绿色误区”,一些开发商要求建筑一定要全封闭、恒温恒湿等,这样建筑会非常昂贵,其实没有必要。
在他看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 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 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笔者近日受邀赴港参观绿色建筑应用,在多个经典项目了解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这些建筑项目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诸多细节上,都体现了建筑的人本属性,强调联通建筑与人、自然间的亲和力。
例如为伤残学童而设的培爱学校,整幢建筑尽量维持最少楼层,细心顾及残障人士不便于行的身体情况,并减低对邻近环境的影响。此外,其他人性化 设计亦有效地使学生易于融入环境,例如所有教室和活动室置于地下和一楼,减少学生上下走动造成的不便;校内各个区域则以不同颜色作区别,让使用者易于分 辨;建筑物中央设置坡道,位置开扬,不仅令使用者易于穿梭各楼层,更让教职员易于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坡道与楼层、操场和庭院相互交接,促进师生交流等。 宿舍还融入了“家舍”的概念,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与人共事共处。共享饭厅、活动室、睡房和浴室等,大大增加与人沟通的机会,让学生们仿如家人生活。
而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达到零能耗的建筑物“零碳天地”,其80多种不同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更让人印象深刻。采用自然光线引入室内的管道式 灯光,自动降温风扇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等等,都为城市建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更让人惊叹的是,建筑物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就地发电,还能把剩余 的能源回馈公共电网。
可以预见,各类绿色建筑科技,在未来的城市化发展和“三旧”改造中,都可以提供众多的绿色环保方案。这也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