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煤制气获批产能811亿立方米 水耗待技术突破

   2015-06-29 中国电力报 2150
核心提示:近年来,能源结构深入调整,天然气成为能源新宠,多地都规划了未来天然气增长目标。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驻点京津冀专项监管报告》,三地气源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近年来,能源结构深入调整,天然气成为能源新宠,多地都规划了未来天然气增长目标。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驻点京津冀专项监管报告》,三地气源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作为非常规天然气的代表,煤制天然气越来越引起业内关注,需求地投资气源地煤制气项目的现象也成为热点话题。与此同时,对煤制气产业高耗能、高耗水的诟病也不绝于耳。

获得路条的煤制气项目年产能高达811亿立方米

当前,全国已经获得路条的煤制气项目共12个,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辽宁、山西等省份,合计年产能已经高达811亿立方米,而又以内蒙古和新疆最为集中。

在众多有意发展煤制气的省份中,内蒙古走在了前面,已经有大唐克什克腾旗和汇能伊金霍洛旗两个项目建成投产。据悉,大唐煤制气项目日产天然气200万立方米左右,是北京天然气消费的重要供应源。

内蒙古提出全力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在建和已开展前期工作的煤制气项目已达340亿立方米/年,其中仅鄂尔多斯就达256亿立方米,占全区75%。

近日鄂尔多斯市公布了煤制气项目进展情况,总投资已达1814.73亿元,今年前5月完成投资4.18亿元。

从投资主体上看,内蒙古本地企业居多,而且不乏民营企业,如华星新能源有限公司、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共有60亿立方米的设计产能。

另外,外地资本涉足内蒙古煤制气项目是一大看点。目前,中海油、河北建投和北京控股联合出资的煤制气项目正抓紧推进,

年产量将达120亿立方米。天津也在力推渤化内蒙古能源化工基地项目,山东能源集团也计划在鄂尔多斯投资煤制气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还有60多个煤制气项目待批复,若全部投产,预计总产能将超过2600亿立方米/年。国家能源局2014年发布《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遏制煤制气盲目发展的势头,要求各地申报的示范项目能源转化效率、能耗、水耗、排放等指标必须达到准入值。

能耗水耗准入门槛提高煤制气项目难过环评关

根据《“十二五”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规定的煤制气示范项目先进值目标,项目能效要不低于60%,每生产1000立方米天然气,煤耗不超过2吨,水耗不超过5吨。以此计算,一家年生产能力为4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企业,在理想状态下,全年要消耗800万吨煤,2000万吨水。

以天津为例,作为天然气重要消费地,2014年消耗量是41亿立方米,800万吨煤转化的天然气可供该市全年消费,而该市到2017年压缩煤炭消费量的目标是1335万吨,煤制气的产出较为可观。

近年来,国家对煤制气产业准入值要求一再提高,2014年12月开始实施的《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对能耗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样以1000立方米天然气计算,现有煤制气企业煤耗指标不超过1.5吨;新建煤制气企业准入值不大于1.4吨,能耗先进值不大于1.3吨。

能耗水耗要求的提高直接导致煤化工项目环境评审的收紧。今年2月份,苏新能源新疆准东煤制气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被环保部驳回,加重了业内观望情绪。驳回理由就是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匮乏,未充分论 证项目取水对下游居民用水、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影响。在内蒙古,很多项目难过环评关,所以一直处于前期状态。

巨大的水耗是制约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而煤化工产业又主要集中在富煤缺水的地区,围绕煤化工的争论和技术创新也集中于此。在内蒙古打造煤化工基地的前期设想中,水权置换被作为“没有办法的办法”来供应煤化工基地。鄂尔多斯在建和规划煤化工项目核定年用水量已超2亿吨,而全市黄河年取水指标仅为7亿吨。内蒙古将在巴彦淖尔等地实施节水工程,将节水量置换给鄂尔多斯等煤炭富集区。

另外,大气污染物排放也是煤化工产业的一个问题,对此,内蒙古将采取置换产品输入省份的排放指标、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为煤化工排放腾出空间、为重大煤化工项目单独配置能耗和排放量指标等措施,保障产业发展。

增加供水量和排污指标并不能解决煤化工发展根本问题,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才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环保技术在不断创新产业应用效果待检验

伴随着煤制气产业的发展,业界也开始争论。一方观点认为,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条件下,煤制天然气对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减少煤炭分散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对外依存度都有重要意义。而另一方观点则认为,煤制气是高煤耗、高水耗项目,如果目前的煤制气项目都上了,对于煤的消耗将十分巨大。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角度看,我国还是应该多从国外获取天然气资源。煤制气要示范成功后再铺开,这样才有利于项目 的安稳长远运行。

那么煤制气产业的能耗水耗是否就是“不治之症”?在近日举行的新型煤气化技术及煤制天然气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煤化工技术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也遇到了废水处理难度大、“三废”排放较高、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煤气化技术创新须量体裁衣,而不能削足适履。

记者从会议承办方新奥集团了解到,其自主研发的煤催化气化技术拥有较强的领先优势。一是能量利用效率达到72%,二是煤气降温采用间接冷凝技术,不产生洗焦废水,炉内未分解水用于催化剂回收,无废水排放问题。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该技术正在进行千吨级示范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预计2~3年后才能完成示范装置和调试,实现工业化运行和推广。

已投产的大唐克什克腾旗煤制气项目状况如何?在会上,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总经理李春启介绍说,该项目废水处理特点是高要求,废水需高效回用,做到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实现循环使用,在系统开车运行期间,煤气化废水均实现有效处理,符合工艺运行指标,初步验证了该套工艺的可靠性。

实践证明,通过技术进步实现零排放并非不可能,企业对于减排技术的探索值得鼓励,但仍然有待大规模产业应用的检验。有专家建议国家应当重视煤制气环保补偿问题,像补贴电厂脱硫脱硝一样,补贴煤制气产业环保技术创新。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