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中国地图,绿色中三角“一江、两湖、三山”,支撑起中华生态“绿心”。
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正迈向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求索一道世界性难题: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只讲环保不谈发展,又会落入“捧着金碗讨饭吃”的窘境。该如何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湘鄂赣三省实践共同作答: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
近年来,三省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做强做大,以创新为驱动,以生态为底色,总产值相继突破千亿大关。一个个与垃圾、废气、污水、重金属作战的“环保军团”崛起中三角。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球垃圾年产量将达22亿吨。面对“垃圾围城”困局,湘鄂企业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入手,成功掘出“黄金”。
湖南企业中联重科,生产的环卫装备年销量1.1万台,独占全国市场60%份额,营业收入接近60亿元,甚至远销中东、非洲。全球首台再生水洗扫车、中国第一台扫路车、洗扫车、高压清洗车、高浓度污水处理车都诞生于此。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投入巨资,研制餐厨垃圾回收设备与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处理设备。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公司副总经理方国浩介绍,去年,环保产业占中联重科12%的营业额,却创下公司近一半的利润。
鄂企华新水泥,则在湖南株洲投建环保水泥厂,协同处理生活垃圾,进一步将生活垃圾“吃干榨尽”:
垃圾中占比不到2%的金属,可以回收利用;惰性材料如灰渣、砖瓦碎块等可以作为水泥原料用于水泥加工,成为水泥建筑的一部分;占垃圾48%左右的可燃部分,即二次衍生燃料(RDF),可以替代原煤被送入水泥窑;最后,少量沥出液也经工厂内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水泥窑可以将温度烧至近2000℃,充分分解二恶英,有效避免一般垃圾焚烧厂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华新水泥湖南事业部环保总监樊忠介绍,如果株洲水泥厂日处理生活垃圾450吨的能力可以“吃饱”,一年可消纳16.4万吨生活垃圾,可年节约标准煤2.7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5万吨。
行走湘鄂赣,这样的“环保劲旅”名单还有一大串:
南昌晶能光电,自主研发出硅衬底半导体照明技术,材料成本低、器件散热性好、结构简单,打破日本、美国LED节能技术垄断。
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的膜技术处理器、JDL金属污水处理器等核心产品拥有多项国内专利,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污水处理环保装备唯一指定供应商。
……
据统计,湖北、湖南、江西节能环保产业产值逾4250亿元,环保企业达3700余家,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工程施工、运营等全产业链,辗转南北、征战全球,上演着一幕幕在保护青山绿水中“淘金掘银”的好戏。
排污排碳交易,环保的市场之手
记者近日在湖北、湖南、江西采访,欣喜地发现,三省注重引入市场机制,依靠经济手段推动环境保护。原本“无价”的环境资源变成“有价”的稀缺商品,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环保,不再是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单纯依靠行政、法律手段推动。
湖北化纤开发有限公司,5月通过出售“碳排放”指标,获益200余万元,成为襄阳首家“卖碳”获益的企业。
该市发改委介绍,根据刚出炉的全省首批碳排放交易试点数据,该市8家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8万吨,可获利500万元、融资3亿元。
所谓碳排放,是指根据《京都议定书》,一国每年能排放二氧化碳的限额。该指标再经层层分解,落实到每家公司头上。
如果公司节能减排,剩余指标就能出售;如果公司排放超标,差额部分就需另外花钱购买。如此一来,既能控制区域碳排放总量,又能鼓励企业提升技术、节能减排。
2014年4月2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鸣钟开市,来自全省12个行业、138家工业企业,获得3.24亿吨二氧化碳的碳排放配额总量。截至今年4月30日,该市场总成交量为1281万吨,交易总额2.97亿元,开户总数1798户,三项数字均全国居首。
新华社对此评价: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份,湖北市场交易活跃度高,大量资金流入控制排放企业,市场机制促进经济低碳转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逐步显现。
无独有偶,在湖南,排污权交易同样如火如荼进行。
与碳排放相似,排污权交易制度也是为各企业排污限定配额,根据差额进行交易。据了解,2010年起,湖南省在长沙市试点排污权交易制度,逐步扩展至长株潭、湘江流域8城市,今年起在湖南全省范围内推开。
湖南省环保厅排污权交易中心主任吴小平介绍,排污权交易的目的,是使“排污要花钱、减排能挣钱”的理念深入人心。截至2014年底,湖南全省已有8133家企业分配核定了初始排污权,累计收缴有偿使用费8400余万元。
全国“最绿省份”江西,同样在不断探索尝试用市场之手来保护环境,调减污染物排放。
2014年8月,江西乐安县实验林场就首吃“螃蟹”,开发出中国首个国际标准自愿减排林业碳汇项目,在广州碳排放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最终售价每吨60元。以此计算,乐安项目在未来30年“卖碳”收益至少有1.56亿元。
从今年起,南昌市启动对造纸、印染等五大行业现有排污企业排污权的初次核定,通过核发排污许可证。从2016年起,江西将试点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到2017年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将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