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低碳产业年投入需两万亿 专家:撬动民间资本是关键

   2015-06-30 每经网2440
核心提示:多位专家均指出,从全球经验来看,可持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投资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鼓励绿色投资的激励机制。

截至目前,国内七大碳交易试点均推出了相关碳金融产品,包括碳信托、碳债券、碳保理、碳资产抵押等衍生品。除此之外,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交易机构等,也正抓紧形成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新金融模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和绿色项目投资较为乏力。去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马骏博士曾公开表示,“我们估计绿色产业在今后5年当中,每年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达到2万亿(元)以上,约3%的GDP。在全部的绿色投资当中,预计政府出资的比例在10%至15%,社会投资的比重要占到85%至90%。”

多位专家均指出,从全球经验来看,可持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投资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鼓励绿色投资的激励机制。

引导资本有效流动

实际上,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从而引导大量民间资本进入绿色行业至关重要。

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金融在我国开始发展。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将环境评估纳入流程,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的绿色金融总需求包括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今后六年左右,少则需要约20万亿元,多则需要约26万亿元。”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认为。

马中进一步表示,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资金和环保投资的比例较低。到“十二五”最后一年可能达1万亿元,但与60多万亿元的GDP和40多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所以必须大幅提高绿色金融的水平和规模,才能够实现环境保护要求。

在马中看来,中国绿色金融的资金需求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能源部门、基础设施、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等。仅修复地下水质量一项,取决于不同的修复技术和修复标准,大概需要3万亿~10万亿元,时间持续近20年左右。

面对发展绿色经济的巨额资金投入需求,如何解决?

对此,英国碳贸易资本有限公司碳金融总监寇维维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依赖公共部门的资金肯定不够,可以把公共部门的资金作为种子资金,撬动更多机构参与。比如在丹麦,其公共资金可以撬动8倍私营部门的资金。”

英国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亦对记者表示,“政府要制定一些政策帮助我们引导资金流向,让钱进入到环保领域。”

马中指出,政府的财政投入非常关键,可以有效引导资本流动。“采用转移支付方式支持一些环境类投资、环境项目,同时建立各种形式,如资金和股权收益权、经营权等,包括现在非常热门的PPP,这些都可以通过财政资金介入实现有机结合,推动绿色金融资金供给的有效实现。”

据挪威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总领事艾思朋介绍,该国800亿美元主权财富养老基金最近做了一个重要决策——将在煤矿公司的投资撤出,这能极大地推进全球的绿色经济发展。中国同样拥有庞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挪威的经验也许有借鉴意义。

机制创新仍是关键

“过去三年,国际绿色债券的增长迅速,今年会有700亿美元的发行量,明年将会达到1000亿美元的发行量。”肖恩·基德尼向记者介绍称,这一市场规模主要是由国际机构投资者驱动,已发展到原来的三倍。

从国际上来看,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相关制度安排上已有几十年经验。其绿色金融体系主要是通过贷款、产业基金、发行绿色债券和股票、保险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和交通等绿色产业以及绿色信贷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在财税政策支持下有很多创新机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绿色经济方面的投资主要依靠传统的国债模式和政府财政支持,一方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的外部性问题,另一方面也无法满足竞争性绿色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中国经济进入产业升级和增长模式转变的背景下,探索政府引导下的、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绿色金融创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洲际交易所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杰夫认为,在引导民间资本流向绿色金融的过程中,机制创新是关键。

记者梳理七大碳交易试点推出的相关碳金融产品发现,包括碳信托、碳债券、碳保理、碳资产抵押等衍生品,然而从国际上的情况看,碳市场最受欢迎的还是碳期货产品,因为对企业来说,碳期货交易可以提前锁定企业的履约成本。此外,期货市场还能带来现货市场的活跃,以及其他金融产品的发展。银行在做碳资产的抵押贷款时最担心的就是抵押品卖不出去,如果有了碳期货,银行在做抵押贷款的同时在碳期货市场做相应额度的卖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安迅思中国碳市场分析师陈少成分析称,“预计统一碳市场中的期货产品应该会在2020年前后(即市场对碳期货产品已有较充分认识后)推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国俊认为,中国绿色经济增长需要金融创新化解资金瓶颈,需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个轮子,驱动可持续增长。

安国俊进一步表示,从机制层面来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对环保业务服务,包括融资支持,绿色金融租赁、节能环保的资产证券化,研究推进能效贷款,绿色金融租赁、碳金融产品,节能减排的收益权和排污权质押融资,还有绿色保险创新,加快推进绿色评级制度,加强财税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调合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