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巴黎气候大会召开还有5个月,全球最大的三个主要排放体,中国、美国、欧盟均已向联合国提交2020年后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
6月30日晚间,中国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INDC)露出真容。在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单位GDP能耗快速下降的当下,中国的INDC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在这份2020年后的气候行动中,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对澎湃新闻表示,中国INDC是一个全面且宏伟的计划,总体来看,碳排放峰值年、碳强度下降等目标,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吻合。
相比发达国家,创绿中心气候与金融政策研究部主任白韫雯认为,中国的预案内容更为具象。这份预案同时从国家战略、区域战略、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建筑交通、森林碳汇、生活方式、适应能力、低碳发展模式、科技支撑、资金政策支持、碳交易市场、统计核算体系、社会参与、国际合作等15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和措施。而这是其他国家的INDC所不具备的内容。
中国具有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峰值的潜力
今年年底将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即达成一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定,确保地球升温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因此,在各国提交的预案中,抑制碳排放成为核心内容之一。
杨富强称,中国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经过科学测算,实际上也是为提前达峰留有余地。
“李克强总理曾表示,中国将按照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努力早日实现达峰目标。这一表态,说明中国存在在这个时间点前达峰的可能。”杨富强说。
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根据对历史实证数据的分析得出,美欧主要发达国家大体是在人均GDP达到2.0-2.5万美元(2010年价格)时达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人均二氧化碳峰值排放水平达到约10-22吨二氧化碳。而按照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国可望在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时就达到人均峰值,且人均峰值可望保持在8吨左右二氧化碳的较低水平上。
白韫雯对澎湃新闻表示,国际上也有诸多机构在研究中国碳排放峰值,但各机构用的模型不同,包括对未来平均GDO增速、能源占比情况的预计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有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认为中国的碳排放峰值能在2025年达到。
不过,白韫雯亦指出,中国指出了2030年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年,但是并没有具体说明排放总量控制的范围,以及达到峰值年后以怎样的速率下降。因此,外界很难就中国提交的贡献是否和升温控制在两度以内的全球目标相符,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估。
经济放缓为实现减排目标提供了条件
在中国经济下行之际,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60%以上并不是一个轻松的目标。提前达峰,碳强度要下降,煤炭的消费量就要下降,这不仅需要整个能源结构的调整,也一定程度会限制经济发展。
白韫雯直言,中国承诺到2030年碳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60-65%,是尽早实现碳排放峰值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是继中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宣布在2020年碳强度同比2005年下降40%~45%之后第二次设定碳强度的目标,会对今后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宏观经济生产起到重要影响。
但杨富强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减排目标整体在中国经济可承受范围内,因为经济下降到7%以后,能源消费肯定也在相应下降。
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曾指出,通过对发达国家的规律分析,碳实现峰值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单位GDP的碳强度要高于GDP的年增长率,二是单位能耗的碳强度的下降率要大于能源消费的年增长率。
2014年,中国煤炭消费量比2013年下降2.9%,1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的煤炭消费量仍在下降。
白韫雯指出,在国家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清洁利用的强化政策和措施下,中国有望在2020年或之前达到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