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在带来各种便捷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数垃圾。人们的生活环境渐渐被垃圾包围,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现象随处可见。
填埋处理是我国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生活垃圾处理率高达66.79%。不过,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以及老旧垃圾填埋场的存在,无疑是城市生活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颗定时炸弹。
那么如何破解这颗定时炸弹,解决“垃圾围城”带来的污染威胁呢?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分布广泛问题多
据2011年统计数据,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1.9%,其中,填埋占据了处理比例的61.4%。但其中接近一半的填埋场处于失控阶段。
既有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最早建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服役近30年。由于处理水平低下、库容量饱和等原因无法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这些填埋场面临着关闭的风险。
“各个城市都面临着老旧填埋场的整治任务。”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说。
除此之外,非正规的和正规的垃圾填埋场中不达标的数量比较庞大。2006年,北京市曾作过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统计,当时全市有1011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总占地面积超过2万亩,积存量8000万立方米以上。现在,这一数字也没有得到很大改观。
从全国范围来看,垃圾填埋污染很严重,不正规的填埋场数量也很多,但是底数却不清晰。对于垃圾填埋面临的问题,北京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所长卫潘明表示,“污染比较严重,数量比较多,但是底数不清。我们只知道它很多,但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
此外,非常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目的也受到了专家的质疑。“尽管国家已经把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列入‘十二五’规划,但是治理动机主要出于项目开发的需要,比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或者存量垃圾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只有这样,项目才会启动。”有专家指出。
污染严重风险大
从行业情况来看,标准越高的填埋场管理越规范,而标准越低的管理越差,管理风险也就越大。“很多非正规填埋场的管理是空缺的。实施好的、基础好的反而管理风险小,实施越差的、越老的或者标准越低的管理越差,潜在风险很容易释放出来。”张益说。
老旧垃圾填埋场的风险更大。对于它们,封场是必须要采取的措施,但是垃圾填埋场在其封场后的漫长稳定化过程中仍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体和垃圾渗滤液,这将对附近的公众健康及环境构成威胁的持续影响将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谈到垃圾填埋场地造成的环境污染,武汉都市环保环境修复事业部总经理刘更生说:“老旧垃圾填埋场对所在区域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全方位的,较之一般的工业场地污染,其表观表现往往更加显著,更能激起社会民众的重视。”
按照一般规律,有风险自然要对风险进行评估,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但问题也来了,即对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以及对周边人群的影响到底应该如何评估?“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风险评估体系。”北京环科院研究员姜林指出,一个好的评估体系不是说垃圾堆了多少以及当地地下水质情况怎样,而是要看同样的垃圾堆在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下以及距离居民区的远近等会有哪些不同的风险。
标准突破市场大
在卫潘明看来,当务之急,必须明确垃圾填埋场治理的目的,即消除环境污染。而前提则是要尽快制定填埋场的风险等级评价标准。
“只有有了标准,才会有规可依,比如说要不要抽排地下水,要不要筛分等。”卫潘明说,只有规范、标准上有突破,才能促进行业的蓬勃发展;否则各做各的,没有规模化,也难成效益。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仍将在我国垃圾处理领域占有最大份额。但在专家看来,对于政府来说,这是动机所在;但是对于参与治理的企业来说,则动力不足,因为“没有一个清晰的收益和盈利模式”。
企业参与治理后有了环境效益,但是怎么达到经济效益?这成为在场好多企业人员的疑问。为此,专家表示,必须尽快开放市场,并且建设一个利益分割模式,给予企业更多的刺激和鼓励。
“原来的治理都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近两年才逐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张益说,现在已经有些治理开始向社会公开招标,未来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