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土壤问题登上舆论风口浪尖 修复配套标准需规范

   2015-07-08 中国环境报 2930
核心提示: 随着土壤污染形势的不断恶化,土壤污染这一公众话题再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知情人士透露,新的土壤调理剂行业标准或将于今年末或明年初出台,现在还在进行论证。此外,不少业内专家建议出台优惠激励政策。

随着土壤污染形势的不断恶化,土壤污染这一公众话题再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知情人士透露,新的土壤调理剂行业标准或将于今年末或明年初出台,现在还在进行论证。此外,不少业内专家建议出台优惠激励政策。

土壤问题登上舆论风口浪尖 修复配套标准需规范

近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2》(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中指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刚刚起步,发展较慢,还远未形成规模和产业化,与先行国家和地区比总体差距很大,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需海量资金作为支撑。土壤污染这一公众话题再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随着耕地土壤问题的逐渐显现,土壤酸化、有机质短缺和重金属污染等都在阻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土壤修复工程”在今年第一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土壤防治工作已箭在弦上。全国共18亿亩的农田,约19.4%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即3.492亿亩。预计每年土壤修复消费将达千亿,总体市场过万亿。

提到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农业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永涛教授透露,首先是工矿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面源污染对土壤污染更大。包括污水灌溉和化肥、农药、农膜等不合理使用和养殖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等等。尤其是养殖污水对土壤的破坏性很强,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含量可能有上万个,超出一般工业废水中COD含量的几十倍。

对于耕地土壤污染的逐渐加重的问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结合去年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和《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用“三个三”,即“三大”、“三低”和“三多”描述了目前我国耕地存在的质量问题与污染现状。

具体来讲,“三大”是指,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三低”指耕地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三多”是指,重金属累积多、农药残留多、污染来源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专业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阳生日前表示,目前并不担心城市工业场地修复,因为“标准日趋规范,技术较为成熟,土地再开发价值驱动下市场也已形成”。相比之下,他更加关注的是农田土壤的修复问题。

“在城市,土地再开发价值驱动下的修复市场已经形成,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完通过招拍挂的形式得到变现。而农田不同,相比修复成本,它的产出价值较低。因此,农田土壤修复的资金来源是个问题。”刘阳生表示,由于农田污染的来源复杂、责任主体难确定,农民也无力承担修复费用,现阶段修复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王旭透露,新的土壤调理剂行业标准或将于今年末或明年初出台,现在还在进行论证。他表示,污染土壤的修复、相关产品修复效果评估、调理剂的相关含量等都将会有一系列标准出台。截至2015年4月,土壤调理剂登记产品数量共有75个,其中境内69个,境外6个。此外,土壤调理剂产业发展迅速,矿物源、有机源和化学源3种土壤调理剂在2013年产能只有101万吨,而目前已达274万吨,不到两年时间内增长近两倍。

“全让国家承担也是不现实的,当前亟待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不过,所有商业模式都涉及到利益的回馈,如果没有回报让企业投钱修复也是不现实的。”刘阳生建议国家在农业方面应出台优惠激励政策,给予企业较长期的土地经营权,引导支持种植高产值的经济作物或生态绿色食品以提高每亩农田土壤的产出。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