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球科学界预测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的物联网技术,其核心便是仪器仪表设备中通常都具备的一个小小的器件——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它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从而慢慢变得活了起来。
追溯全球传感器产业的的起源,都是从工业自动化开始的。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为了提高工业生产和制造效率,人们开始尝试通过中央控制室控制各个生产节点上的参量,包括流量、物位、温度和压力四大参数,从而催生了传感器这一科学仪器。在传感器概念形成之前,早期的传感器是以整套仪器中一个部件的形式出现。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传感器概念的出现其实是测量仪器逐步走向模块化的结果。
资料显示,我国大约从1980年以后开始重视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囿于体制机制等因素,这些研究成果并没有能够及时得到市场化的检验和应用,导致我国传感器产业后来的结构滞后。传感器虽小,可技术研发却并不简单,一般需要数年才能成熟,并且失败的风险较高,这些都制约了传感器技术和产品在中国的研发进程。近年来,国内的很多企业习惯从国外引进技术,而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研发自己的产品,但是实际上引进的技术都不是最新的,所以总是落后一步,缺少核心竞争力。
同时,国内的传感器技术研发,还面临着两个瓶颈。首先因为传感器属于基础部件,存在着一个特性,即本身技术含量很高,但是售价却比较低廉,更大的作用是作为一种产业铺垫,需要和其他部件配套使用,才能最终形成价值,这在客观上降低了企业研发的热情;其次,国内对于传感器等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并不到位,很多时候企业投入了巨资研发的产品,很容易被其他企业“借用”,这从客观条件上也不利于中国高端传感器产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