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场不景气等原因,建陶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但作为传统的污染大户,建陶企业必须面对能源成本、环保成本增加等现实问题。
在日前印发的《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2015年度实施方案》中,陶瓷行业污染整治被列为年度重点工程项目。事实上,广东省建陶行业的清洁能源改造工作从去年就已经开始。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市场的优胜劣汰,建陶行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口。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环保达标排放是底线,必须通过技术革新、转型升级来打造品牌,进而实现长久发展。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000多条生产线环保压力大,微利时代转型难
提到建筑陶瓷,就不能不提广东。《2014全国瓷砖产能报告暨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各陶瓷产区中,广东肇庆、佛山、清远、江门产区瓷砖日产能均破百万平方米,全部入围全国建陶产区前十强。
“繁荣之余,建陶行业也带来了大气污染,煤炭燃烧和建陶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在‘贡献’污染物。”广东省一位大气治理专家说,广东建陶企业还呈现出高度密集的特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虽然经过多轮产业转移和淘汰,但截至2014年底,广东建陶生产企业仍高达223家,共有生产线1062条。
今年以来,广东建陶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更加严峻。2014年底,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修改单,对标准中的个别排放限值进行修订。不仅如此,《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及《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2015年度实施方案》中均明确,要抓好陶瓷行业污染整治工作,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建陶行业经过几十年发展趋于成熟,开始走进“微利”时代。据了解,价格已经成为建陶企业抢夺市场的主要竞争手段,企业主大多选择主动降低利润,希望通过薄利多销来换取发展机会。
“要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企业的环保投入肯定要随之增加,必将进一步压缩建陶行业的利润空间。”有企业负责人坦言,建陶行业属高能耗产业,其能耗成本约占生产总成本的30%,如今各家企业工艺水平基本持平,生产成本已没有了降低的余地。
广东省环保厅相关人士表示,配合新环保法的实施和广东“环境法治年”活动的开展,在做好环保工作的同时,如何通过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发展新路,成为建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怎么适应环保要求?
有的企业意识到环保是大势所趋,晚做不如早做;有的企业仍在等待观望
佛山市南庄镇是知名的建陶专业镇,经过几轮整治后,部分企业已经被迫转移或关停,留下的企业都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
在溶洲建筑陶瓷二厂有限公司(简称“溶洲二厂”)生产车间,一套崭新的陶瓷粉料制备设施正在试运行。工程师林志江介绍说,整条生产线采用密封负压模式干法制粉,有效避免了粉尘挥发。由于粉料含水率非常低,不需要建设喷雾塔进行干燥,使得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排放下降了80%。
据了解,传统陶瓷粉料制备过程中需要先对原料进行加水研磨,之后用喷雾塔进行烘干,这个过程不仅耗能而且会产生大量粉尘,是陶瓷生产车间污染最严重的环节。采用这一新技术后,建陶企业告别喷雾塔成为现实。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新技术所需投资仅为传统技术的60%。
林志江估算,目前全国墙地砖年产量约为90亿平方米,如果全部采用此项技术,可实现节能35%,一年以生产300天计算,可节约标煤约498万吨。同时,全国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344万吨、二氧化硫4.23万吨、氮氧化物3.68万吨、粉尘7841吨。
“但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林志江坦言,这一设备目前还未批量投产,因为新建一条生产线的成本达到1000多万元,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在广东重要建陶基地之一的肇庆市,2014年4月,一道“环保不达标窑炉限产50%”的限令揭开铁腕治污序幕,按照要求每家陶瓷企业必须改建一条天然气生产线。
据萨米特陶瓷产业基地(简称“萨米特”)负责人介绍,他们去年共投入约4500万元,完成9条生产线的“煤改气”改造工程。同时,配合使用布袋除尘、高温脱硝等工艺,使企业的废气排放浓度进一步降低,污染减排成效显著。
“环保是大势所趋,迟早都要做,晚做不如早做,要尽快找到出路。”萨米特负责人表示,虽然“煤改气”后生产成本有所增加,但天然气热值高,烧出的瓷砖质量比以前要好。“价格优势已经失去,如今要靠质量取胜。”
但不是所有建陶企业都跟萨米特一样,推诿拖延的问题不少。据广东陶瓷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煤改气”改造推进速度不一,还存在一些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如供气不稳定、气价远高于煤价、能源成本翻倍等,使得很多企业选择了驻足观望。
据悉,今年起,肇庆市也不再强制推行“煤改气”,但陶瓷企业的污染治理不能放松。用建陶企业负责人的话说,在污染治理上“要真正投入设备、资金,还要配合日常精细化管理”。
政策需要更给力
要严惩违法排污企业,不能让企业换个地方继续污染
现在,建陶企业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如何才能尽快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业内专家认为,落实改造升级、推广使用新技术是满足环保要求、提升产能的重要举措。“但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投资巨大,因此很多企业积极性不高,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支持力度。”这位专家还指出,如果只是某个地方环保要求严了,很多企业会选择搬迁转移,但生产设备和技术并未更换,只是换个地方污染罢了。“地方政府应将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在建陶行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但仍有不少细节问题需要解决。
以“煤改气”为例,很多完成改造的企业实际投产并未使用天然气,原因何在?有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天然气供应不稳定,生产中能源供给不足会严重影响产品品质。此外,天然气使用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以肇庆为例,禄步镇建陶企业用气价格为4.2元/立方米,而白土镇仅为3.8元/立方米。
按照广东省各地市相关规定,落实“煤改气”工程均可获得一定补助,但不少企业并没有申请这一补贴。
有陶企负责人表示,和巨大的投入相比,补贴数额微不足道。而且,“即便申请了,也得几年后才能拿到”。相比之下,企业负责人更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完善并落实绿色信贷等环境经济政策,给环保做得好的企业提供更大支持,倒逼落后企业加快转型。
改造升级、清洁生产等措施的实施,让不少建陶企业在环保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增加了成本,这使得他们在与那些未改造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注重环保的企业反而更难生存,以后谁还会支持环保?”广东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及《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2015年度实施方案》要求,广东不断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和处罚力度,通过行政手段提高违法排污企业的生产成本,对构成环境污染犯罪的更要严惩,努力为行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