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正在加快制定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政策出台当然离不开资金支持,中国的绿色融资需求将超过14万亿元。融资成为“十三五”规划发展的难题。
绿色转型需求将超14万亿 十三五规划面临融资难题
“十三五”规划制定步伐加快
环保部正在加快制定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环保“十三五”规划重点领域是大气、水、土壤的污染防治,是环境治理、改善的关键期。湖州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杨金田称,从已经公布的《大气十条》和《水十条》来看,“十三五”是我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出现拐点的重要时期,过了这个时期,相关领域的环境质量应该会逐步改善。
政策规划的实施当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俊称,中国未来需要每年2万亿以上的绿色投资,约占GDP的3%,融资难成为“十三五”面临的重大问题。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说,针对“十三五”环境保护投资有很多专家观点和观点,这些投资最直接的是催生环保产业发展。然而,目前“十三五”环保投资中融资问题可能成为最大问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近日举行“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第三次专家研讨会,会上,课题组中方组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根据课题组核算,“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绿色融资需求将超过14万亿元。
融资面临四重困境
“钱不够,投资额度也比较小,面临着四重困境。”王金南指出,一是投资需求巨大。环保投资大跃进,一些地方有所谓的绿色政绩冲动,这是需要避免的;二是财政资金难以保持持续和匹配,大绿色的概念与小环保的竞争性可能会不利于环保,因为在国家的环保预算科目里,环保和节能减排在一起,与节能减排竞争的层面上,只有这块缩小了那块才能增大;三是环保市场机制化不健全,大量社会资本难以与环境保护需求融合;四是环保投资对GDP的拉动不像其他产业那么高,测算起来大体只有1.25%-1.5%左右。
面对这种融资困境,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融资,确保十三五规划能够实施?
投资层面上,王金南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是构建环保投资回报机制,采用向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的付费方式和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关键的一点是,要是绿色金融跟绿色经济混在一起说的话,就要区分传统意义上的环保项目,它们的低回报和像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项目相比,非传统环保项目的回报更高,所以政策需要分开制定,否则混在一起会带来新的冲击;第二条是鼓励环境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第三条是加快环保产业市场化改革,这里面主要是创造市场的问题:严格执法,加严标准,都是创造市场很重要的手段,没有标准,没有执法就无法谈环保产业。
“再有是开放市场,政府现在倡导PPP,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要更多加入到这个模式中去。第三是激活市场,政府可以去做的一些事情,包括税收、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第四是规范市场,这方面政府作为应该更大一些。这些是‘十三五’在环保投融资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王金南称。环保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略显特殊,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更注重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效益。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环保产业在资金来源发面比较依赖财政,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仅靠政府投资显得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