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政策频发 能源互联网前景可期商机无限

   2015-07-27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190
核心提示: 今年7月初,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在一周之内,接连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今年7月初,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在一周之内,接连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从宏观层面介绍了如何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现有能源系统进行深度融合,以推进在能源生产、输送、消费和通信等领域的智能化改造;智能电网指导意见则着重强调了作为这一进程基础的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两个《指导意见》的密集发布,不仅显示出中央政府对发展下一代能源系统的决心,更反映出了由技术进步引领的全球能源竞争新格局。

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的重要基础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相互促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智能电网不管是对传统能源,还是对新能源,都起着桥梁的作用。尤其是以特高压远距离输电为依托的智能电网可以解决目前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作为能源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一部分,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

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中。自2009年起,我国正式启动智能电网计划,这个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第二阶段(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建设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要害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第三阶段(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力是应用范围广泛的高效能源,同时又具有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产品难以存储等突出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各类新能源资源极为丰富。同时,由于地理气候差异极大,各地的电力资源和电力需求分布极不均衡。电网+互联网与大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和自然差异相结合,可在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电网+互联网,形成“坚强智能电网”,促进电力供应和电力需求之间的双向互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峰谷矛盾。

智能电网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满足电源开发和用户需求,全面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电网装备体系。

而在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发布的2015年智能电网项目建设意见中,国家电网公司明确提出了要稳步推进智能电网项目建设,组织开展输变电设备监测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推广建设、智能变电站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等。“从目前国家电网每年在智能电网上的投资来看,达3000亿元左右。”国家电网一位相关人士在介绍智能电网建设情况时表示,此次智能电网指导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快智能电网建设。

电网将提高新能源接纳能力

在化石燃料能源系统面临挑战的当下,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成为必然选择。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六届太平洋能源峰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目前,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已分别超过60%和30%,出于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考虑,中国必须大力推进新能源的使用。据了解,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中国正在迅速发展核能、页岩气和水电,并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煤炭。

毋庸置疑,新能源的发展空间广阔,但是如何解决大比例的接入成为了问题的关键。以风能和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近十年来突飞猛进。转换效率不断提高,成本持续下降,应用快速扩大。设计、制造、施工、应用等各个环节的整体进步已使其逐渐接近了与传统发电方式平价的“引爆点”。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近期出版的《新能源展望2015》预测,在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的双重作用下,风电和光伏的度电成本有望在十年后接近火电的成本。

“智能电网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是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用能需求,从而推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表示,通过建设安全高效的远距离输电网和可靠灵活的主动配电网,加快分布式电源和微网建设,提升输配电网络的柔性控制能力,使得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最终落脚于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用电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的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

“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多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突破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构建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使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及时有效接入,逐步建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

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赵玺灵看来,能源互联网就是把能源供需综合在一张网上,进行高效、动态配置,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所以,未来能源互联网在城市的建筑领域、工业节能都将得到广泛的利用,这也契合了城市治理雾霾、节能减排的内在需求。

能源互联网前景可期

“能源互联网将代表未来信息与能源—电力技术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是新一代工业革命大潮的重要标志,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发展前沿。”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撰文指出,能源互联网是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新能源的接入。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中心主任陈颉此前表示,只要电网放开接入,那么中国的分布式发电将会迎来井喷式增长,并预计会占据中国电力市场30%的份额。与此同时,薄膜发电作为分布式发电的最重要形式,预计到2020年,全球薄膜光伏产业将会占据太阳能发电市场的40%以上,届时薄膜和晶体硅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伯仲之间。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行业最大的‘风口’之一,将会催生出新的生产业态、商业模式和增值空间。它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能够真正实现电力能源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有效解决清洁能源发电随机性、间歇性问题,更可靠地保障能源供应。”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奚国富认为,智能电网不管是对传统能源,还是对新能源,都起着桥梁的作用。尤其是以特高压远距离输电为依托的智能电网可以解决目前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除智能变电站的改造升级或新建是首要任务外,主干网络—特高压输变电系统的构建也是非常关键的。从特高压线路优势来看,可实现远距离大容量输送,推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可大幅缓解“三北”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浪费,并加大清洁能源送出容量促进其快速发展,甚至可实现洲际能源输送。

值得注意的是,特高压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在政府高层的强力推动下,正迎来密集开工期,下半年建设将加速。7月7日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年中工作会议明确“4交4直”共8条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时间表,即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全部开工,2017年全部建成投运。基于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治和能源结构治理的需要,特高压建设任务非常紧迫,未来三年内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500亿元。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