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是瑞士的国庆日,当天瑞士各地将派送甜蜜巧克力以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但是对于法国人民来说这一天却是悲剧的开始。法国环保和能源部长罗亚尔近日宣布:8月1日起法国电费平均涨价2.5%。虽然这个涨幅比能源价格调节委员会主张的8%要低很多,但对法国民众和中小企业来说压力还是相当沉重的。
电价为什么要涨?
核能发电是法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2008年,法国核能发电厂产生的电力占法国发电量的87.5%,使法国成为了世界领先的核电生产者和世界上最大的净电力出口国,其总发电量有18%(约100万亿瓦时)输往欧洲意大利、荷兰、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目前,法国境内有59座核反应堆,这59座核反应堆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给法国人民输送即廉价又清洁的电力。
自2011年3月,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法国民众对本国核安全提出了很多质疑。而此时欧洲各国正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很多国家都开始向去核、无核的方向转变。基于阿法海等法国主要核能企业经营不景气,法国也在去核的方面发展,目前法国核能在发电量中的比例减少到了75%。
法新社消息,法国国民议会7月22日最终表决通过能源过渡法草案,即到2025年前后将核能在发电量中的比例从75%降到50%,并在2016年关闭费斯内姆核电站的两个核反应堆。同时还打算促进“绿色增长”,通过绿色增长开创10万个就业岗位。
这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廉价核能发电量的减少,势必会使得其他发电成本的增加,最终还是会导致法国的电价不断上升。
涨价了 法国民众为啥还要感谢政府
法国人每用10度电,就有7.5度来自核能发电,法国是目前世界上核电最受欢迎的国家。2001年5月,法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0%的民众认为核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2011年3月,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支持使用核能的民众降至55%。时至今日,很多法国人意识到放弃核电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这次电价上涨主要是为了弥补前几年电费成本增加和自2012年以来电价上涨不足。而法国政府为了延长国内核电站的使用寿命和收购阿海珐集团核电业务所需的资金也对这次涨价起到了一定影响。
电费的再度上调在法国民众之间引起了热烈讨论,网民们对此表示还是可以理解的:“希望2017年大选能改变现状。”“感谢罗亚尔!!”“电价涨了,工资也要想办法涨啊!”
“应该弥补法国电力的损失,他们为了购买昂贵的太阳能付出了高价,为我们的能源政策拍手!然而这还只是开始!”
法国新能源政策的调整之路
关闭核电站,减少核能在发电量中的比例势必会对法国本国的电力产生影响。为此,法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鼓励电动“清洁车”发展。去年10月初,法国政府宣布正式启动扶持电动汽车的“伊尔兹曼项目”。该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具体措施包括:购买电动车最多可享受7000欧元补贴的政策,并将优惠范围扩大到企业与公共部门;政府将拨5000万欧元专款,支持发展电动车的充电配套设施,同时简化补贴的申办手续;政府还将出台新的停车与高速公路收费机制,旨在鼓励消费者使用电动车。
大力发展风能等再生能源。法国尽管地下资源缺乏,但风能储量不小,且分布面广,潜力巨大,居欧洲第二。法国的风能开发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风能开发区。这些开发区确立后便可享受政府的风能定价电力收购政策。政府对风能开发区的审核和确立均有相应规定,审核时尤其要考虑是否符合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不能盲目乱建;政府还规定,风能开发项目要按照环保建设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此外,法国在太阳能、生物质能、生态汽油等新能源的开发方面均有相应的政策规定与法规保障。如法国的乙醇燃料技术与乙醇燃料产业均进入了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了在普通汽油中加入15%乙醇的生态汽油,广大有车一族对这种生态汽油的使用,使法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得益不少。
减少核能 走“法国模式”的道路
减少核能比例是法国总统奥朗德竞选连任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法国舆论越来越关注本国的核能安全问题。在奥朗德看来,同为欧盟重要成员国的德国,其核能发电比例仅为25%。日本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同样缺乏的国家,核能比例也不过35%。显然,法国75%的核能比例太高了,其中不乏潜在的风险。
而奥朗德的反对者认为,这项减少核能比例的政策将极大地削弱法国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使本就困难重重的法国工业更易处于困境之中,与其伙伴国德国的差距难免加大。此外,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耗资巨大,这对目前债台高筑、财政拮据的法国政府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挑战。更多人担心替代能源投资大,导致电价飞速攀升。法国电力联合会预计,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减少核电、过渡到其他能源的“过渡政策”将耗费约5900亿欧元的巨资。
法国环保和能源部长罗亚尔承认,各方存在较大分歧,但她相信,法国将通过能源讨论确定未来能源发展战略,走出一条“法国模式”的道路,并吸取邻国在能源发展方面的教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遵守环保承诺,实现合理的“能源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