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多项电动车充电设施新政将出 社会资本加速布局千亿市场

   2015-07-31 经济参考报2400
核心提示: 7月30日,京津冀三地签署协议,到2020年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干的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网络。而国家层面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以及修订后的电动车充电国标等政策也即将出台。

7月30日,京津冀三地签署协议,到2020年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干的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网络。而国家层面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以及修订后的电动车充电国标等政策也即将出台。

长久以来困扰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的充电设备标准不统一、社会资本进入难、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将在这些政策中寻找到解决方案。而面对由此撬动的未来预期超过千亿的充电市场,各方资本开始加速抢滩布局。

虽然这些有关充电设施的纲领性文件还没有正式发布,但《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对一些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的采访中获知一些相关内容。

据了解,这些文件对未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进行了量化。计划到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达到1.2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例也将从现在的4:1提升到接近标配的1:1,整个充电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如果单凭市场的潜力还不足以真正推动充电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如针对充电设施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北京市科委双新处处长许心超说,新充电国标的出台将着重解决这一问题,统一充电插口尺寸以及通信协议标准,保证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车都能用同一充电桩充电。

同时,对于充电设施盈利模式问题,赛迪顾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说,收取充电服务费的盈利模式在可预见的时间里是很难盈利的。国家此次出台这些文件,经济性将是其中一个重点,会有一个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充电设施有一些资金补贴。

而针对社会资本进入的问题,北汽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王可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现在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想要进入充电桩领域,但是却找不到“口子”。所以在这一系列政策中会明确到底什么主体可以进入这个领域,如何建设、如何获利等。

有了政策的保障,各方资本进入充电市场就有了底气。2015年,包括国企、民企、外资等在内的各方社会资本对充电市场的投入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首先是汽车整车企业当仁不让。7月16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新能源公司、青岛特来电公司、冀东物贸三家企业共同出资2亿元成立了北汽特来电公司,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充电合资公司,致力于城市公共综合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不仅是大型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和外资也在大力投入充电市场。青岛特来电公司计划到2015年底,在全国40个城市建设7万到10万个充电终端,投资超过10亿元。力争在3年内占到全国充电市场的50%以上。而具有外资背景的富电科技公司也在今年1月在北京华贸中心落成中国首个核心商圈光伏智能充电站。

各上市公司也是频现大手笔。重庆力帆日前成立了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经营电动车用大型充电、换电设备的制造、组装和销售等。万马股份出资500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充电设施的建设布点进度。科陆电子也发布公告称投资近6亿元用于充电网络智慧云平台项目。

与此同时,车用充电市场也吸引了创业者的目光。深圳充电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振飞说,目前充电网已经拥有1500个公共充电点,覆盖全国超过150个城市。

随着政策的推进,社会资本的大批进入,国内充电设施布局也开始清晰。吴辉说,未来,国网、南网、中石油、中石化[微博]等大型央企主要在高速公路布局。城市内的充电网络,则形成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城市局域网,与主干道的网络连起来形成大的充电网络。

同时,面对火爆的充电桩市场,也有专家提醒市场不能对规划过于乐观。例如,3年前《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底中国建成40万个充电桩、2000个充换电站,到目前为止也并没有实现,不能低估推进充电设施普及的难度。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