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财政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2015-08-03 财政部网2510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们把不断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作为推进节能减排、扩大消费的一项重要措施,“十二五”期间,继续深入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于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用财政补贴引导节能产品消费,既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自2007年以来,我们陆续启动了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平板电视、电脑,以及电机、风机、水泵、汽车等产品的补贴推广工作。目前,已经形成家电、汽车、工业产品3大类15个品种,数十万种型号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体系,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超过400亿元,出台实施细则20多项,成为“稳增长、扩消费、促节能、惠民生”重要政策平台。

一、节能产品推广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们把不断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作为推进节能减排、扩大消费的一项重要措施,“十二五”期间,继续深入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于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当前“稳增长”的有效途径。以财政补贴方式支持节能产品推广,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稳增长、扩内需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财政政策促进扩大消费的重要制度创新,当前扩大节能产品消费意义重大。我国是汽车、家电等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有利于居民消费潜力有效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通过市场引导、消费带动方式,大幅提升节能家电、节能汽车等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效破除内销低迷、库存剧增等一系列困难,促进经济增长,逐步形成以节能环保产品带动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第二,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调整的制高点,谁掌握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可能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潮流。采取财政补贴消费者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节能产品推广所面临的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不规范、社会认知度低等障碍,促进了能效标准等行业技术环境完善升级;同时,加快高效节能产品推广,有助于推动相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

第三,有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前,我国作为一个高速城镇化、现代化的人口大国,家用电器、工业设备、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的普及率和使用量快速提升,能源消耗总量巨大。然而,我国高效节能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家电等终端用能产品的平均能源利用效率仅略高于发达国家70-80年代初的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有助于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促进高效节能产品替代低效产品,挖掘社会节能潜力,促进节能减排;有助于形成企业生产、消费者购买、全社会认同高效节能产品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有助于推动我国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节能产品推广成效显著

(一)节能家电推广情况

我国是家电生产和消费大国,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家电年耗电量超过4500亿度,占居民用电总量的80%,尤其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加速升级的时期后,节能家电的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2007年,中央财政从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入手,支持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白炽灯,对大宗用户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给予补贴,对城乡居民用户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50%给予补贴。截至2012年,已累计安排近41.57亿元资金,支持推广6.55亿只高效照明产品,直接拉动内需80亿元,实现年节电185亿千瓦时。

为进一步发挥政策效果,2009年6月-2011年5月,将能效等级2级及以上水平的高效节能定频空调纳入推广补贴范围,中央财政按照不同制冷量和能效等级设定了相应的补助标准,每台节能空调的补贴标准在150-250元。两年时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贴资金146.43亿元,推广高效节能定频空调超过5000多万台,直接拉动消费1500多亿元,实现年节电100亿千瓦时,产品寿命期内节电800亿至1000亿千瓦时,高效节能空调的市场占有率从推广前的5%上升到70%以上,高效节能空调价格从推广前的3000至4000元下降到2000元左右。

2012年,受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按照国务院第203次、204次常务会议决定,我们会同国家发展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将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单元式空调和冷水机组、台式微型计算机等产品纳入了节能产品推广范围。

从2012年6月份至2012年底,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补贴资金76.16亿元,支持推广各类家电超过3273万台,已将425家企业的30890多个型号纳入推广目录。从统计看,扩大节能家电消费的政策效果已经显现:一是节能家电消费企稳回升。政策出台前的1-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平板电视、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销量分别下降了20%、30%、19%和17%,到今年10月份,除电冰箱销量仍小幅下跌外,其他3类家电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13%、1%和3%。按照目前已销售的1500多万台产品高效节能家电计算,拉动国内消费600亿元。二是节能家电市场份额大幅提高。高效节能空调市场份额从6月份的17%提高到目前的45%,平板电视从38%提高到92%,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的市场份额也都实现了大幅攀升。三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如某平板电视企业高效节能平板电视生产比重在今年5月份尚不足50%,到11月份高效节能产品的生产比重已接近100%;某空调生产企业的高效节能空调生产比重从5月份的约15%提高到11月份的70%以上。四是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按照已推广的2600多万台节能家电计算,每年可节电30多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超过10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75万吨,二氧化硫1.2万吨。

(二)节能汽车推广情况

我国是汽车产销大国,但节能汽车销售比重低,2009年销售的全部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中,节能汽车仅占7%,调整汽车产品结构、提高节能汽车销售比重的任务非常紧迫。从2010年6月起,对消费者购买1.6升及以下的节能乘用车,中央财政给予每辆车3000元的一次性定额补助。政策实施一年,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节能汽车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乘用车向节能和小型化方向发展步伐加快。二是有效扩大国内节能汽车消费,节能减排效果显现。根据政策实施情况,为进一步促进汽车节能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从2011年10月1日起,对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将补贴的节能汽车门槛提高,百公里平均油耗从6.9升降低到6.3升,补贴标准不变。政策调整后,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广目录不断扩大;节能汽车推广数量逐月加快,从年初的每月不足8万辆增加到目前每月21万辆左右。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补贴资金166亿元,支持推广的节能汽车超过584万辆。

(三)高效电机等节能工业产品推广情况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规模大,电机、风机、水泵等工业产品用电量大、能效低,推广高效工业产品既可以节约大量电能,又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装备制造水平。从2010年6月起,出台了财政补贴支持高效电机推广的办法,并结合市场情况采取了提高补贴标准、简化补贴手续、强化企业责任、撬动终端需求、加大宣传力度等综合性措施。目前,政策效果已经显现,国内高效电机规模化应用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高效电机型号从推广初期的1061个增加到现在的约20000个,实际销售并用于各类项目工程的高效电机已达到1500多万千瓦,中央财政累计拨付补贴资金已达到5.43亿元。一些重点电机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高效电机生产、推广、销售体系,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采购高效电机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为进一步扩大节能工业产品市场份额,按照报经国务院批准的意见,去年9月份,我们决定将高效节能风机、水泵、压缩机、配电变压器等节能工业产品纳入节能产品推广补贴范围,并会同有关部门详细研究,精心设计,于11月份出台上述四类产品的推广实施细则,明确了补贴标准、产品类型和推广模式。目前,我们通过组织专家评审确定了47家企业的1303型号产品入围了首批节能工业产品推广目录;并已向地方预拨补贴资金17.2亿元,用于2013年的推广兑付工作;各地方主管部门也制定完成并向社会发布了本地区高效节能工业产品的推广及资金拨付办法,高效节能工业产品推广工作正全面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抓实节能产品推广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扩大绿色消费的作用。一是继续做好节能灯、LED灯、节能汽车等产品推广工作,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扩大推广效果。二是改进节能家电补贴办法,简化补贴兑付程序,并切实加强补贴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补贴资金安全高效。三是督促有关部门加快相关能效标准的制定工作,力争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变频空调、平板电视等产品新能效标准的修订工作,将目前的补贴门槛改为准入门槛,强化标准的倒逼机制和引领作用,形成政策补贴、强制标准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节能家电生产、消费体系。四是完善高效电机推广政策,大力推动高效节能风机、水泵等工业产品推广,加大政策组织实施力度。对财政支持的重点节能工程要求必须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对国家重点监控的万家重点用能单位,要求其技术改造时也必须采用上高效节能工业产品;对新上项目,在节能评估审查中,把高效节能产品的使用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真正把节能产品推广作为促进产业升级与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