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售电市场能否建立是电力改革的标志

   2015-08-04 中国节能网4150
核心提示:电改路艰难,难于上青天。电改后的电价能否有效地反映电力生产的真实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能否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将成为电改红利能否惠

电改路艰难,难于上青天。

电改后的电价能否有效地反映电力生产的真实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能否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将成为电改红利能否惠及全社会的关键所在。

纵观新电改的各项任务,售电侧改革是唯一直接面对电力用户、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成本和利益的改革任务,无疑站在了向全社会释放电改红利的最前沿,售电侧改革的成败关系着能否真正形成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竞争格局,也成为本轮电力改革能否成功的标志,迫切需要结合9号文全面思考其中的各项关键任务和措施。

市场近期关注的是,贵州省在被纳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两个月后推出首家省级层面新电改相关细则,引发舆论广泛解读。从5月底被纳入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到时隔两个月后推出首家省级层面新电改相关细则,贵州省的方案落实速度得到舆论认可,被视为本轮电力改革艰难迈出的一步。

作为五大省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之一的贵州省,率先出台的方案提出单独核定输配电价,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由市场形成,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这是电改9号文发布以来,首个出台的省级落实电力体制改革细则。

方案在推进电力交易体制改革上基本遵循新电改9号文的要求,这也成为舆论观察新电改推进进度和改革方向的重要窗口。例如针对贵州省此次方案的重点,即电网盈利由差价变为过网费,新电改将重新架构电力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

尽管这尚是一个方案,但其中所提到的售电侧的放开立即引发了市场的热烈关注。特别是电网企业是否参与售电侧市场竞争以及电力交易机构能否独立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新电改推进中的诸多阻碍因素也引发舆论持续关注。《南方周末》近日在报道中指出,新电改在改革方向上已经得到明确,地方层面也已经松动,但电力改革的顶层设计仍在拉锯,具体的实施方案却还在激烈博弈中,迟迟未能落地。有政府部门人士表示,目前在售电公司的进入门槛、市场建设、交易机构独立性等方面还存在争议。

如在放开售电侧问题上,作为电网公司的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态度十分坚决,坚持要进入竞争性的售电市场,同时增量配电网不开放。而五大发电企业则不愿意电网公司参与竞争性售电市场,同时希望开放增量配电网。

在不断的博弈与妥协下,神华、华能等几大发电集团实际上早就在为进军售电市场做准备,“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发电企业手握电源的优势也让其有实力在售电侧挑战电网公司。

从舆情角度看,新电改推行以来,几乎从一开始,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主要电网企业就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虽然电网企业表示不会成为新电改的阻力,但单纯的表态显然无法扭转舆论疑虑,而媒体披露新电改推进过程中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的利益博弈,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舆论有关电网企业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角色认定。

纵观新电改的各项任务,当前售电侧“单卖多买”的不对称结构导致用户难以享受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红利,因此也难以提高电力资源配置的效率。真正的市场机制要求建立主体多元、份额平衡、有序竞争的售电侧市场主体格局,从而与发电侧竞争共同作用,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

在新电改所勾勒的电力交易体制下,分布式电源通过售电商与大电网产生经济和技术上的联系将是其最经济、最有效的运营模式。售电侧改革必须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发展与普通售电业务的相互影响,在鼓励用户自身投资分布式电源的同时激励售电商消纳分布式能源发电。

多元的市场主体和灵活开放的售电侧市场将为开展需求侧响应提供机制保障。一方面,售电商可通过创新服务,整合更多用户以形成规模可观的需求侧响应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反映供求关系的市场化机制对需求侧响应资源进行定价,将有利于形成健康长效的需求侧响应激励机制。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