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低碳经济中间最好的一种方式,碳交易市场可以以最低的社会成本来实现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同时也能够确保中国在未来低碳经济的新经济规则中获得国际话语权。本篇报告将会立足于国内,探讨国内的投资机会。
低碳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转型之路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在欧洲和美国在国内国际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必然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但更重要的是未来碳关税将有可能出现,从而促使二氧化碳问题从气候领域进入到经济领域,欧盟对中国航空业征收二氧化碳排放额度就是一个例子。
与其被动应对,不如利用碳交易构建的市场力量推动能源转型,帮助治理雾霾及其他大气污染,推动高二氧化碳排放的落后产能的退出。
2016年必将推出全国碳交易市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随后中美达成气候减排声明“中国要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而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单独提出“扩大碳交易试点范围”。现在箭在弦上,中国今年大概率以国务院令的形式推出《全国碳交易市场细则》,在大家所预期的配额制相关政策出台下,碳交易市场将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根据我们的测算,第一阶段市场交易额在27-50亿元,但这仅仅是现货,欧盟现货仅占到总交易量的5%,故成熟以后,碳交易大概率是一个千亿市场。
碳金融与减排技术是产业链价值高地
我们将产业链划分成为减排技术,减排设备,碳信用(一级、二级)及碳衍生产品几个环节,减排技术提供了减排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上游,其所代表的相关技术和专利必然代表着高的附加价值。而基于碳金融的衍生品是对于基础产品的逐步深化过程,其技术难度也逐步提升,相应地,其附加价值也呈上升趋势。
其他几个环节附加值相对较低,但是在产业链形成初期,其利润依旧十分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