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环保法的倒逼下,在钢铁行业新一轮重组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浪潮下,钢铁行业正经历着“寒冬”的考验。
市场低迷态势持续发酵的背后,有的企业因无力支撑持续生产而关门了,有的企业也因无持续竞争能力而倒下了;但同时也有企业在市场低迷期抓住了一些机遇或实施装备及环保升级改造以适应新常态,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子,有的企业顺应国家倡导的“走出去”战略,挑战国际市场……
钢铁行业的重新洗牌已经拉开帷幕,大牌局的背后,钢铁企业是否已经运筹帷幄,谋划好自己的内部战略了呢?钢铁企业到底该如何应对当下的难题?
大家都很清楚,经济的波动总有其周期性,市场的变化总有其规律性。正如孟子所说:“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笔者认为,钢企都需要信心和耐力,以冷静沉稳的心态,才能经受住这一轮考验。
很多钢铁企业从2014年开始就实施了收缩战略,而且至今仍未止步。例如,对不赚钱的矿山予以关闭;打破过去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减少售价低的钢材品种的产量,甚至停掉这些不赚钱的生产线,改为按市场需求优化组织生产;开展内部成本系统性分析,从而找准降本增效的对策措施;找准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抱团取暖;实施企业内部改革,以降低成本压力、增强内生竞争动力等。
事实上,市场牵引的方向正是企业要走的路。2015年以来,马钢在市场低迷、钢价下挫、环保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做到了月均降本过亿元;武钢股份提出“战危机、保生存、守住盈亏底线”,将压力传导到每位职工;河北民营钢企津西钢铁积极探索出一条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深耕H型钢,出口量达历史最好水平。这些钢企之所以能逆势突围,正是因为他们的方法、思路一直跟随市场的“牵引”。
面对市场考验,同样需要钢企拥有不断开拓的精神。更何况严峻挑战之下仍然不乏机遇,例如“一带一路”战略将为钢铁企业带来机会,我国钢材产品完全可以漂洋过海直抵拉美、非洲等地,借助桥头堡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走出国门去拥抱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