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彭城蝶变一座老工业城市的升级之路(图)

   2014-05-19 现代快报1620
核心提示:“徐州的优势在传统产业,很多人一谈到传统产业就把它看作劣势产业,其实这是错的。”政史系出身的曹新平在看问题时,更乐意从辩证的角度去研究,“传统产业可以称之为有特色的产业,但是你不能按照老路子发展,必须要转型升级。”
彭城蝶变
一座老工业城市的升级之路

徐州已显露出现代化城市新面貌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毫不客气地说,这座时常因那场伟大的战役而被提起的城市,在十年之前,并没能获得足够多的荣光:人们谈论着苏南模式,谈论着高新技术和出口贸易,却很少把眼光放在这个占到江苏省地理面积七分之一还多的地级市—徐州。

  显然,在唯GDP论的年代里,地处苏北、身背老工业基地包袱的徐州,在经济上并不是那些明星城市的对手。

  沮丧并不是徐州人想要的,生活在这里的人总是愿意创造一些令外界赞叹的成就。

  事实上,这座城市并不缺少工业的基因,早在100多年前,徐州就有了机械化设备的织布工厂,而煤矿的开采更是可以追溯到北宋苏东坡为官时期。

  “目前,徐州的经济增速已经连续7年超过了江苏省和全国的平均速度,如果按照总量来排名的话,把徐州放到浙江去,都可以排到第三位,放到广东也可以排到第五位。”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在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说。

  不过,更让徐州人自豪的是,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徐州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

  可以这么说,“徐州转型”正在成为新世纪以来江苏转型发展的典型样本—徐州又一次站到了舞台的聚光灯下。

  传统产业的升级振兴

  曾经有一度,徐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

  一方面,煤城徐州出现了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的尴尬,已探明储量仅够开采50年,显然,“以煤兴市”已经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重化工产业的粗放发展,也给这座拥有26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频现矿区采煤塌陷地、河流污染,全年良好空气天数跌至52天,环境承载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另一方面,徐州的传统产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风光不再,一批小型机械厂、化工厂破产倒闭,产业工人大批下岗、失业。

  徐州怎么走?走向何处?很多人在当时并没有把握。

  而在当时,徐州的很多干部中也普遍存在一种心态:既想发展传统产业,又不敢理直气壮地发展传统产业。“但是徐州如果放弃传统产业,就只能采用‘休克疗法’,那将更加艰难,而且一时找不到新的经济发力点。”

  有了发展思路,当然还需要一个典型。这次,曹新平选择了徐州的产煤大县—沛县。

  通过调研,徐州市委、市政府对沛县提出了“六大提升”和“三个50%”的要求。所谓的六大提升,指的是沛县的传统产业要实现规模、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品牌、节能减排水平和竞争力等方面的提升。三个50%则要求沛县要把50%的煤炭转化成电和煤化工产品、50%的铝锭转化成铝产品,50%的农产品转变成食品产业。

  “这是徐州第一次对传统产业进行典型案例的引导,事实上,现在徐州的传统行业效益都不错,提升了科技含量后,环保的问题也解决了。”

  数据显示,去年,徐州工业实现总产值10523亿元,第一次突破了万亿大关。其中作为主导的六大千亿产业贡献了九成的产值。

  科技创新的变革利器

  再没有比科技创新更好的发展手段了。至少全省第一家农民股份制企业牛头山钢铁的老总金连胜是这样认为的。

  “牛头山要与铸管世界第一的法国圣戈班一争高低。我们的球墨铸管没有次品率,埋在地下100年不会出问题。”

  在钢铁行业普遍产能过剩的哀鸿声中,早已经利用科技创新,实现了转型发展的牛头山钢铁比同行更早地听到了掌声:他们的产品实现了由钢铁到钢铁产品的升级和裂变式发展。目前,产品打进引黄工程、引淮工程等国家级重大工程,球墨铸管有望突破50亿元的销售收入。而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公司的余热发电厂一年更是可以省下1.6亿元。

  在徐州高新区,众多的企业像牛头山钢铁一样,充分发挥产学研平台的功能,实现了创新裂变。

  2013年,在铜山,机械产业涌现出“全国最大的高速冲床研发制造基地”“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压铸企业”等一大批“单打冠军”,中矿大传动研发的变频调速产品已在全国13个省近200个矿井成功运用,与西门子、ABB三分市场,徐航压铸研发的V6发动机缸体、重型卡车变速箱箱体填补了国内空白,云意电气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财发铝业在天交所挂牌交易……

  事实上,当地这种产学研平台的发展,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矿山安全、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以铜山区为例,去年全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100亿元,同比增长25%;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52个,新增企业授权专利750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保持苏北第一。

  淮海经济区的发展引擎

  2014年5月10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在山东枣庄举行。

  这些身处淮海经济区城市的市长们济济一堂,形成了一项共识:争取早日将淮海城市群纳入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而负责牵头统筹此项工作的正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

  显然,经济上的跨越发展,让徐州有了更多的动力来推动和带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苏北,徐州是振兴苏北的先导拉动区,而在更大范围的淮海经济区,徐州更是“老大哥”。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徐州不仅要为900多万徐州人服务,也要把眼光放在为淮海经济区17.8万平方公里的1.2亿人提供服务上。”

  在那天的会议上,徐州市市长朱民就表示,为顺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8个核心成员市一致重视淮海城市群建设,将争取获得省级层面支持,加快建立跨省际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还将委托国家高层次研究机构,开展淮海城市群发展专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前期工作。

  2010年,同处淮海流域、苏鲁豫皖4省交界的山东枣庄、济宁,江苏徐州、宿迁、连云港,安徽淮北、宿州以及河南商丘等8个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决定推进一体化建设,建立了市长会议交流协作平台。


  另一个大背景是,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把东陇海地区纳入12个重点开发的国家主体功能区之一,并列为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21个主要城市化地区之一。而江苏省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徐州都市圈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带动作用。

  事实上,早在2011年前,徐州就提出要建设淮海经济区产业、交通、商贸物流、教育、医疗、文化、金融、旅游八大中心的重大决策,举全市之力高水平建设“八大中心”,以增强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吸纳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目前,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这8个城市通力协作,一体化进程已经取得很大成效,先后签订了城市企业地产品销售合作、人才资源交流与合作、城市旅游合作等协议。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