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我们对农业的要求,已经从追求数量和产量转向了绿色、高效和节能环保。用工业化的模式做农业,是一个新想法,光伏行业给这个新想法贡献了许多力量。
高效绿色发展 光伏农业是看得到未来的方向
国家力挺“农业+光伏”
在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发展安全高效的绿色农业,大力转变农业经营、生产和资源利用的方式。
转变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其中最快捷的方式之一,也许就是“农业+”:就像“互联网+”那样,把农业与其他行业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拓展农业的收益来源,提高附加值。
其中,“农业+光伏”是一个方向。今年的一号文件就直接提出,用光伏农业生产、光伏人畜安全饮用水等光伏发电方式,解决偏远无电或缺电地区的电力难题,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来自政府决策层的大力支持,光伏农业的各种实施政策也在逐步落地。比如国家能源局推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光伏扶贫政策,就能让农业与光伏这两大产业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再比如,国家电网在2015年将投资1600亿元改造升级农村电网,这将有利于太阳能发电、风电的顺利并网。
跨界合作发生的“化学反应”
业内专家认为,“农业+光伏”,两者完全可以实现“强强联合,互补不足”。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达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光伏项目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就是农业和光伏兼容性比较好,利用农业大棚的透明、半透明性实现光伏发电。而发的电也可以直接就地消化,用于大棚控温、照明等。与农业结合,也省下了光伏建设场地,目前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可大可小,适合不同的农业项目。
此外,对我国光伏行业来说,如果能将温室大棚充分加以利用,不仅能节约土地资源、拓展农业收入、推动农业观光化和有机化,还能将普通大棚变成具有金融属性的长期资产,便于业主融资。据专家估算,如果我国大规模推广光伏农业建设,五年内就可形成万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光伏农业依旧面临困境
即便有了政府和光伏行业的支持,光伏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依旧面临困境。中国光伏农业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高祥根就曾对媒体表示:“国内现在还没有明确文件规定光伏农业享受哪些政策,实际执行中存在地区差异、理解差异……每个项目都要经过十几个部门审批,严重影响项目推进速度。”
光伏农业的某参与者表示,在推进农业光伏项目时,由于各项政策正处在落地期,各地的具体执行方式也不一样,使得普通业主很难掌握所有信息,进而全拿到全额的政府补贴。光伏农业的投入较大,如果没有政府补贴,一般人很难承受。
我国光伏农业还是起步阶段,就像蹒跚学步的婴儿,很多尝试都是刚刚开始。我们不仅需要对光伏农业进行大力宣传、大力推广,还要通过实践让光伏农业在农业中真正热起来,这样才会使越来越多的农业专家、企业和农民投身到这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