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以“超常规”推进项目建设 特高压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2015-08-12 《国家电网》 3410
核心提示:国网蒙东电力总经理陈连凯告诉本刊记者,特高压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实现“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目标的基础条件,也是国网蒙东电力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发展问题,提出实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实施“两个替代”,全面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是中国两大新能源重要基地,也是特高压的起点地。国网蒙东电力和国网甘肃电力发展新能源和特高压的做法,有其独到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对话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连凯

内蒙古自治区跨越东北、华北和西北,有着特殊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国家规划的 9 个煤电外送基地有两个位于内蒙古,“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 12 条重点输电通道中,4 个特高压工程始于内蒙古。国网蒙东电力总经理陈连凯告诉本刊记者,特高压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实现“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目标的基础条件,也是国网蒙东电力发展的新机遇。

以超常规努力推进项目建设

记者: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12 条重点输电通道中,四个特高压工程始于内蒙古。这对作为属地企业的国网蒙东电力提出了哪些要求?

陈连凯:特高压工程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两个转变”的核心任务,是内蒙古自治区实现“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目标的基础条件,也是国网蒙东电力发展的新机遇。国网蒙东电力承担着锡盟—山东、蒙西—天津南、上海庙—山东、锡盟—江苏“两交两直”特高压工程在内蒙古境内的前期手续办理及属地协调任务,并负责直流线路工程内蒙古段建设管理工作。2015 年,国网蒙东电力印发公司文件,将特高压建设运营作为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期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要求举全国网蒙东电力之力,全面打好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攻坚战。坚持“前期抓核准、建设抓开工、开工抓管控”,以“超常规”的努力推进项目建设。

记者:您所说的“超常规”具体是怎样的?

陈连凯:首先,建立完善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的联动机制,快速推进特高压建设。针对特高压项目建设在非国家电网公司营业区协调推进难度大、遗留问题较多的难题,我们将积极主动与自治区和地方政府开展项目对接,争取自治区各级政府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与自治区政府联合成立特高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形成政企合力推进建设特高压的良好态势。

其次,我们将坚持“常态协调、节点跟踪、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特高压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内蒙古特高压属地前期工作。一是统筹资源,加强人力保障。配强配齐专业力量,加强协调,系统梳理各项工程前期工作节点,分解落实责任,协同推进,为建设和运维争取时间、储备力量。二是集中精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生态保护、文物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充分论证,选择最优实施方案,解决工程跨越国家级保护区、压覆矿产资源等重点和难点问题。目前,我们已经超前取得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等 12 项核准所需的自治区级支持性文件。

再次,在工程建设阶段,科学编制里程碑进度计划。特高压项目管理人员及早介入项目前期,前移工作关口,加强部门间的横向协同和纵向管理。开工前,认真开展工程质量、项目管理策划,编制“一大纲、两策划”等前期文件。及时启动特高压“两站一线”生产准备,相关人员全程参与工程初设审查、设备技术规范编制等前期工作。加大工程建

设规范管理力度,培训建设管理人员,提升基建安全、质量、进度、技术、造价管控水平,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特高压工程。

蒙电外送的必然选择

记者:内蒙古煤炭、风能、太阳能蕴藏量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特高压在蒙电外送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陈连凯:建设内蒙古电力大规模外送通道,依托特高压,融入大电网,实现绿色能源在更大范围的消纳,是实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建成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目标的必然选择。“十一五”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投资 200 多亿元用于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在蒙东地区先后建成 11 条500 千伏交流、1 条 ±5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加上蒙西地区建成的 12 条交流外送通道,内蒙古已有 23 条交流和1 条直流外送通道,输电能力达 2600万千瓦。2014 年,内蒙古自治区外送电量1460 亿千瓦时,占发电量的 1/3,外送电量是 2005 年的 3.8 倍,“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 22.6%,电力外送规模居全国第一。其中,国网蒙东电力售送电量 775 亿千瓦时,其中内售 265亿千瓦时、外送 510 亿千瓦时,占发电量的 2/3。

由于没有远距离大能力外送电力通道,内蒙古能源基地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煤炭开采后,大部分直接外运销售,近 10 年来,累计外送煤炭超过 40 亿吨,没有把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风电的发展也受到外送

能力的限制。国家电网公司在电网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将其纳入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总体规划,2020 年前规划以内蒙古为起点建设“七交五直”特高压交、直流外送通道,形成强交流、强直流混合外送格局。届时,内蒙古新增送电能力 9800 万千瓦,将从根本上消除电力外送瓶颈,促进内蒙古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拉动经济发展

记者:在您看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特高压建设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陈连凯:特高压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对经济带动作用强。“七交五直”特高压项目在内蒙古境内投资 814 亿元。据测算,加上各级电网工程,总投资可达 1000 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投资约 1100 亿元以上,合计可达 2100 亿元以上,同时可消化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部分过剩产能。这其实是给全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此 外, 内 蒙 古 的 电 源 点 距 离华 北、 华 中、 华 东 等 负 荷 中 心 地 区600 ~ 1500 公里,是特高压输电的经

济合理距离。内蒙古电力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后,落地电价仍低于当地火电上网电价,风电上网电价也是全国最低,可大范围平抑电价,降低全社会生产生活成本。国家有关规划显示,到 2020 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将新增 2.7 亿千瓦电力需求,其中 1.7 亿千瓦需要外部输入。

据测算,国家电网公司将在内蒙古规划的“七交五直”特高压外送通道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中东部地区电煤消耗 1.8 亿吨,减排二氧化硫 90 万吨、氮氧化物 82 万吨、烟尘 15 万吨,PM2.5 污染可比 2010 年降低 4% 左右。

内蒙古地域辽阔、空气流动性强、环境容量大,高起点建设大型坑口电厂,治理污染的成本更低。加上优质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可同步配套推进大规模的风光发电项目,建成大型清洁能源输出基地。通过特高压通道实现长距离大容量的“北电南送”,将进一步优化全国电力分布,并能有效缓解铁路公路运输压力、汽车尾气排放和能源耗损,保障电力供应。这是特高压对中东部地区的环境效益。

记者:您刚才说的是发展特高压给全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那么具体到内蒙古当地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

陈连凯:特高压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自治区时指示的具体措施,有利于拉动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一是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以起点位于锡林郭勒盟的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为例,该工程电压等级为 1000 千伏,接入火电装机容量 800 万千瓦,捆绑送出风电规模为 100 万千瓦,承担着京津冀鲁地区供应稳定清洁电力的重任。其中锡盟境内新建线路 20 公里、特高压站1 座, 投 资 约 16 亿 元。2014 年 5 月6 日开工的配套电源项目,火电规模862 万千瓦、风电 300 万千瓦,仅在锡盟境内就可拉动投资 1650 多亿元,2017 年建成后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950 亿元、增加值 420 亿元、利润 170亿元,上缴税金 150 亿元,创造就业岗位 17800 个。有利于促进锡盟形成“以资源引进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快速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解决该盟 12 个旗县中 3 个国家级贫困旗、5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共 12.6 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二是有利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快特高压工程及煤电基地建设,通过“点上开发、面上保护”,转变以前农牧民的传统发展模式,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减轻对草原的过度利用,提高工业反哺“三农三牧”的能力,保障草原生态的持续改善。

三是有利于提升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富藏高铝煤,适合集中开发综合利用;锡盟地区富藏褐煤,不适合远距离运输。当前主要以出售原煤为主,运输成本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环境影响大。随着煤电基地项目的启动建设和投产运行,提高煤炭就地转化能力,变输煤为输电,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必将从根本上改变长途运输煤炭,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浪费高级能源的被动局面,实现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

“特高压工程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两个转变”的核心任务,也是国网蒙东电力发展的新机遇。”

“按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总体规划,2020 年前规划以内蒙古为起点建设“七交五直”特高压交、直流外送通道,形成强交流、强直流混合外送格局。”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