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太原入选全国首批2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昨日,记者从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了解到,对于垃圾分类,太原言出必行。
太原市环卫局副局长时中瑛介绍,太原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4500吨,且每年还在以8%的速度增加。按照太原市现有设施设备水平,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确定了 “大分流、小分类、分门别类处理”的垃圾处置格局。
建筑垃圾运往渣土场处置;医疗垃圾由专业的收集人员定时上门密闭收集,集中处置;枯枝树叶等园林垃圾运往晋源园林垃圾场进行生化处理;钢渣等工业垃圾由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对日产量巨大的生活垃圾,环卫部门暂定小店区、迎泽区、高新区、经济区等地按“可焚烧、不可焚烧”进行分类。
“太原今年将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分类运输,包括社区和村庄在内,先期选定10个试点。”时中瑛讲,下一步太原市将扩大垃圾分类试点,2016年扩大到30个试点,2017年全市范围内20%的区域要分类收集,2018年分类收集的范围增加一倍达到40%,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下降6%,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要达到60%,逐步达到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此外,太原市还将启动循环经济环卫产业园区建设,园区规划建设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500吨的餐厨垃圾处置厂、3000吨的污水处理厂、700吨的污泥处理厂、25吨的医疗垃圾处理厂等一大批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园区投放运营后,可以解决太原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