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国际成为业内首家披露排放数据及环境管理信息的企业。
8月13日,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光大国际”)首次对外公布运营项目排放标准及环境管理信息。
光大国际以环保能源、环保水务及绿色环保为三大业务板块,集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科技研发和设备制造为一体,其中环保能源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致力于行业发展12年。
据光大国际环保能源管理中心总经理吴凯介绍,集团坚持“从沿海向内地、从城市向农村、从国内向国外”的发展战略,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光大国际已落实环保项目共134个,业务分布在中国的江苏、山东、广东、安徽、浙江、海南、湖南、河南、四川、北京、山西、陕西等省份,海外地区包括德国及新加坡。
至此,光大国际在国内已达到三个“率先”,即率先推动采用欧盟2000标准建设垃圾发电项目;率先推行各排放数据与项目当地环保部门在线联网;率先对外披露所有运营垃圾发电项目的排放标准及环境管理信息。
此次信息披露的初衷在于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不断提升及完善公司的运行管理。 光大国际行政总裁陈小平表示,“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不单是规模上的领军,更重要的是在环境与责任承担上的领先。一直以来,光大国际确保各业务达标排放,并提升运营的透明度,也期望通过排放数据的披露,在行业信息公开方面起到示范和标杆作用。”
首批公示16个垃圾发电运营项目
垃圾发电是光大国际的核心业务之一。首批公示项目均为垃圾发电项目,包括已投入运营的12个公司,共16个项目。
光大国际副总经理蔡曙光在发布会上介绍,自2003年在江苏苏州取得的第一个垃圾发电厂至今共有垃圾发电项目39个,待全部建成投运后,日处理垃圾量将达34400吨,项目遍及江苏、山东、广东、安徽、浙江、海南、湖南、四川等地。
其中苏州垃圾发电项目一、二、三期是目前国内处理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发电厂之一,住建部评定的AAA级垃圾发电厂。自2006年首个垃圾发电项目投运以来,光大国际垃圾发电项目垃圾处理量达2500万吨,提供绿色电力85亿千瓦时。仅2015年上半年,垃圾发电项目垃圾处理量达326万吨,上网电量约9亿千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此次信息披露包括2015年1月至7月,光大国际辖属运营垃圾发电厂,12家共16个项目的环评批复,烟气、渗滤液出水水质、炉渣热灼减率当月检测值最高值、最低值,以及飞灰稳定化后的监测结果。
其中,在烟气排放标准及执行方面,光大国际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执行国家《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和欧盟2000标准;二恶英检测方面,根据国家标准每年至少检测一次烟气中的二恶英,光大国际规定公司所有投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年最少检测两次。垃圾渗滤液处理及执行方面,光大国际垃圾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实现全回用;或根据环评要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或厂内回用。
在炉渣标准及执行方面,根据《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485-2014的规定,光大国际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每月检测炉渣热灼减率。炉渣主要通过制砖进行资源化利用,制砖过程中产生的洗渣废水、地面冲洗水,经收集沉淀后全部回用。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根据特许经营协议要求及《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485-2014),经稳定化处理并检验合格后,分别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或危险废物填埋场(《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处置。
信息公开:“四步走”
除现阶段披露的四个数据指标之外,光大国际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数据指标。同时,适时增加公示的项目数量并拓展公示的项目类型,不断完善项目公示系统,陈小平强调,“这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此次信息披露的初衷在于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不断提升及完善公司的运行管理。
除此之外,陈小平指出,“集团8个在建和15个筹备中的垃圾发电项目的相关排放数据和环境信息,将在这些项目建成投运后,在集团运营项目环境管理信息公示网站中陆续公布。”陈小平还表示,这是集团信息公开的第一步,未来集团的其他业务板块,包括水务、光伏等项目都将实现环境信息网上公示,而且公示的信息也将逐步细化和全面,比如未来将按日或小时监测并公布部分相关数据。
吴凯表示,光大国际运营项目排放标准及环境管理信息的公布将分“四步走”。
第一步,在2015年8月13日,光大国际官网公开集团辖属运营生活垃圾发电厂(共12家)的环评批复,2015年1月至7月各项目公司烟气、渗滤液出水水质、炉渣热灼减率当月检测值最高值、最低值以及飞灰稳定化后的检测结果;
第二步,自2015年9月10日起,将按月公布各运营项目的烟气、渗滤液、炉渣、飞灰各项指标的每月监测值。
第三步,自2016年7月1日起,将按日公布各运营项目的烟气、渗滤液、炉渣、飞灰各项指标的日监测值。
第四步,自2017年1月1日起,将逐步实现按小时公布运营项目烟气排放指标的小时均值,做到在线公示。
反向收购 加强水务板块
光大国际三大核心业务中环保水务是其短板。
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中,环保能源以垃圾发电为主,据吴凯介绍,截至2015年6月30日,垃圾发电项目共39个,沼气发电项目2个,污泥处理处置项目1个,餐厨垃圾处理项目1个,总投资超过180亿元,设计总规模超过1200万吨/年、上网电量超过37亿千瓦时/年、处理污泥约1.8万吨/年、处理餐厨垃圾3.7万吨/年。
绿色环保板块共有41个项目,包括18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12个工业固废和危废处理项目、9个光伏发电项目及2个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81亿元,总设计规模为年处理农业废弃物约345万吨,年处理生活垃圾约77万吨,年工业固废和危废处理量约27万吨,年上网电量约26亿千瓦时,年供热量约100万吨。
环保水务板块,光大国际持有光大水务74.4%权益,光大水务系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截至2015年6月30日,共有39个污水处理项目、4个中水回用项目及2个污水源热泵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设计规模年污水处理量约9.5亿立方米、年供中水2200万立方米及污水源热泵项目为30万平方米面积提供供热制冷服务。
“环保水务是光大国际的短板。”陈小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去年的营收中,环保能源占比约58%,绿色环保约24%,而环保水务占比最低,约为18%。
为了全面提升本集团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扩大环保水务业务规模及增强市场竞争力,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光大水务控股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12日完成反向收购汉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汉科环境”)。
汉科环境为光大国际非全资附属公司,现已更名为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光大水务”),并维持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地位。
陈小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反向收购和分拆上市,就是为了加速驱动集团环保水务这一短板的业务发展。此外,有助于集团在北京、陕西及河南等地拓展环保项目组合,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协同效应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对三大核心业务开展碳核算
光大国际作为环保企业,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做了诸多努力。
根据光大国际发布的《201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下文简称“报告”),2014年,光大国际垃圾发电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沼气发电项目及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共提供绿色电力约19.8253亿千瓦时,可供逾165万户家庭一年使用。受惠于新落成项目和运营效率的提升,与2013年比较,生产总电力实现28%的可观增长。
垃圾发电厂焚烧每吨垃圾所得发电量达历史性新高302.95千瓦时,较2013年的表现高出6%。
2014年,获得光大国际清洁能源抵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226万吨,超过2013年减排的22%左右。
报告显示,污水及渗滤液处理,19个运营中的污水处理项目合共处理污水5.8479亿立方米,环保能源项目处理渗滤液117万立方米。这些运营合共减少211000吨COD排放量,较2013年增加11%。由于采取了节能措施,2014年每立方米污水处理所需能源仅为0.27千瓦时。
严格的排放监控及透明的监测机制对于维持垃圾发电项目及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运营举足轻重。根据报告,光大国际在项目设计阶段采用了各种方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如采纳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以及减少逸散排放。2014年,光大国际合计共耗用约150857吉焦的能源,其中超过60%为自供可再生能源。
2014年,光大国际对三个核心业务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工作。报告指出,光大国际当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总额为198万吨左右。其中范围一排放(直接排放)约为181万吨,尽管项目发展迅速,但相比去年只增加了22万吨。
就温室气体指标而言,每生产1千瓦时的绿色电力,仅释放0.001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处理1平方米污水/渗滤液更仅涉及0.0003千克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